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 > 正文

企业经营中的节税技巧

录入时间:2003-12-15

  【中华财税网北京12/15/2003信息】 税前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主 要指标,也是计算应纳所得税额的主要依据。而企业经营利润的多少,和企业日常处 理经营业务的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我国税法的规定给企业提供了选择不同方法的 机会,这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 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销货成本的高 低,关系到企业当期利润的高低。例如,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采用后进先出法,以 较高的水平计算当期销货成本,可以相对降低当期利润,从而减少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若此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增加当期利润,造成增加企业税负的状况。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 大类。平均折旧法是把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进行平均摊销, 或者按预计使用量平均摊销,这样,计入每期的折旧成本都是相同的,在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采用平均折旧法,对企业的应纳所得税没有影响。而加速折旧法,其基 本内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折旧,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逐渐降低,对其计 提的折旧也逐步减少。虽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内计提的折旧总额和平均法的完全 相等,但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由于多提折旧,计入成本的费用相应增加,也就 减少了固定资产使用前期的经营利润,相应地减少了企业的应纳所得税,相当于得到 政府的一笔无息贷款。   3.其他对税前利润的调整内容。比如坏账核算方法的选用,备抵法在发生应收 账款的期间就开始计提坏账准备,这也能增加计提坏账准备金期间的成本费用,减少 这一期间的应纳所得额。再如固定资产大修费用的处理,采用预提方式进行核算,同 样也能减少从计提至支付修理费期间的应纳所得额。若采用待摊方式进行核算,则会 增加发生修理期间的应纳所得额,减少摊销期的应交税额,造成企业在修理期多付所 得税的状况。其他如采用租赁形式获取资产,而不通过购买的形式增加资产,同样也 可起到节税的作用。目前,采用关联交易的方式,也逐渐成为税收筹划的主要形式, 利用关联交易双方税收待遇的不同,高税负企业的利润向低税负企业转移,从而降低 企业的整体税负。其他还有很多的税收筹划方式和内容,有待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 充分考虑。 (5)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