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财政动态信息 > 正文

甘肃:着眼新征程 对标新任务 凝心聚力谱写甘肃财政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录入时间:2025-11-28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对积极财政政策提出明确要求。奋进新征程,甘肃财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遵循“六个坚持”原则,践行“理财、生财、聚财、用财、管财、稳财”理念,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推动财政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践行“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把准财政工作“定盘星”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将财政工作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谋划推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财政领域落地见效。胸怀“国之大者”,坚守职责使命,确保财政资源配置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频共振,精准对接经济社会需求。锚定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深入实施“四强”行动,做好“五量”文章,统筹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为甘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对标对表中央一揽子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并创新“财政+国资”“财政+金融”等模式,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资金助推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织密民生福祉“保障网” 

  “十四五”以来,甘肃财政民生投入占总支出约80%,彰显了财政保障民生的力度与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跟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保质保量支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引导社会力量投向民生领域,以多元化供给提高公共产品效率与质量,强化民生政策绩效评估,确保投入可持续、效益可衡量、群众得实惠。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倾斜,补齐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差距,针对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制定专项财政支持政策,让民生福祉的“保障网”既密又牢、公平可及。 

  三、聚力统筹发展、治理赋能,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 

  聚焦重点任务与关键领域,优化财政政策供给、强化资金保障,助力经济社会稳定向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设立奖补资金,坚持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相结合,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工业换挡升级,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区域重大战略,以“强省会”“强县域”激发市县区主动性,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完善财政便企利民政策,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与规范性,促进公平竞争,推动惠企政策落地,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四、注重守正创新、先立后破,下好深化改革“先手棋” 

  甘肃财政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狠抓财政基础和基层财政“两基”管理,凝聚“提高绩效、加强管理,等于节约更多财力”的普遍共识,“大财会监督”体系初见成效。2025年以来,加压推进地方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工作,提请省政府印发试点实施方案,召开全省试点推进会议,扎实推进5项试点任务,自主开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等6项试点任务,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下一步,甘肃将进一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细化支出审核标准,动态完善“政策制度库、项目储备库、支出标准库、绩效指标库”,明确入库标准与更新频率,提升资源配置精准度。建立财会监督与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的定期会商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台账式落实整改。适时评估试点成效,及时将成熟经验固化为制度规范,健全与省情财情适配的制度体系。建立资金使用长效评估机制,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调整、政策优化深度挂钩。完善财会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推进基层财政内控标准化,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五、紧盯平衡安全、稳健运行,守住财政可持续“健康线” 

  甘肃财政以“防风险、促平衡、谋长远”为目标,树立底线思维,确保财政运行行稳致远。持续完善地方税制度,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落实支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稳定税源,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状态融入财政实践,通过举办财政大讲堂、青年论坛、财政科学管理比武竞赛等,滋养财政文化底蕴,引导干部在胸怀甘肃、经略财政的实践中助力高质量发展。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