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筹划:筹资渠道的税收筹划——债务性筹资的税收筹划(上)
录入时间:2004-03-04
【中华财税网北京03/04/2004信息】 12.1.2 债务性筹资的税收筹划
企业通过债务筹资会有税收上的好处。但要了解债务融资在税收上的好处,首先
要了解财务杠杆。
假设企业负债经营,债务利息不变,这时,当利润增大,则每一天利润所负担的
利息就会相对减少,从而使投资者收益有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
影响称做财务杠杆。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好处一般包括节税和激励企业加强管理两个
方面,税收筹划就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节税作用。
我国税法规定,内资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可
以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只要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
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允许从税前所得中扣除。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按照合理的、不高于一般商业贷款利率所实际发生的利息支出,允许从税前所得中扣
除。
上述规定,赋予纳税人根据自身情况节减税收的充分权利和法律依据。
假设企业经批准以发行债券的形式筹资,I为债券年利息,B为债券筹资额,K为债
券年利息率,T为所得税税率,F为筹资费率,则公司债券的实际成本Kb的计算公式为:
Kb=I(1-T)/B(1-F)=K(1-T)/1-F),其中K=I/B
由此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筹集同样额度的资金,由于债务
性筹资可以在计提所得税以前列支一部分筹资利息,所以Kb要小于Ks,这就是债务资
本产生的节税效果给权益资本所有者提供的税收利益,使得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的企业
较没有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的企业更能实现权益增值,从而给企业的股东权益产生积极
的影响。
其实,在分析筹资的税收筹划时,应着重考察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本结构的变
动是怎样对企业业绩和税负产生影响的;另一方面是企业应当如何使自己的资本结构
进行合理化的配置,才能在节税的同时实现所有者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首先,资本结构到底会对企业业绩和税负产生什么影响呢?下面用一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2-1
某公司计划筹资100万元用于一项新产品的生产,制订了A、B、C三个方案。
假设公司的资本结构(长期负债与权益资本比例)如下表所示,三个方案的债务利
率都为10%,企业所得税税率都为33%,权益资本投资利润率如图表12-1所示:
图表12-1 不同资本结构下的投资利润率
A B C
资本结构(债务资本:权益资本) 0:100 20:80 60:40
息税前利润(万元) 30 30 30
利率 10% 10% 10%
税前利润(万元) 30 28 24
应纳税额(税率为33%) 9.9 9.2 7.9
税后利润(万元) 20.1 18.8 16.1
税前投资利润率(权益资本) 30% 35% 60%
税后投资利润率(权益资本) 20.1% 23.5% 40.3%
由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债务资本比重加大,企业纳税是递减趋势,从9.9万元减
为9.2万元,再减为7.9万元,从而表明债务筹资具有节税功能。
同时,还发现:当投资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时,债务资本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越
高,对企业权益资本越有利。以B方案为例,全部资金的息税前投资利润率为30%,即
100万元投资的息税前利润率为30%。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为总资本的20%,债权人从其
20%的债务资本中分到了10%的利润,而剩下的20%的利润都将归属权益资本,提高
了权益资本的投资收益率。这就是企业负债融资得到的好处,即除了必要的筹资以外,
还得到一笔额外的利润收入,可以用图表12-2来说明这种情况。
在图中,面积OBCD是100万元总投资按30%的投资报酬率所得的总利润。面积OAFE
是债权人按10%利率所得的利息。而面积EFGD就是企业权益资本从债务资本得到的额
外好处,也就是占有这部分资本所得到的20%的利润率。
为了便于分析,把EFGD加在企业权益资本上,成为面积CHIG,即:面积EFGD=面
积CHIG
因为:面积EFGD=20×20%,AB=80。
所以:80×HC=20×20%
HC=5%
通过计算可知道,方案B的企业权益资本的实际投资利润率iB为:
iB=BC+HC=30%+5%=35%
同理,可以得到方案A和方案C的权益资本所得到的实际投资利润率iA和ic为:
iA=30%
ic=30%+60×20/50=60%
由此可见,当投资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润率时,债务资本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越高,
对企业权益资本越有利,于是,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进行税收筹划时,一
般选择方案C。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投资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润率时,债务资本在投资中所占的
比例越高,对企业权益资本越有利,但是企业负债增加时,风险增加,债务成本也会
随之上升。有两方面的因素形成债务成本,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债务过重,经营效益又
不好,当处于财务拮据状态时,将产生财务拮据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使经理替股东
谋利,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需要花费代理费用,即与企业负债有关并发生在股东和债
权人之间的代理费用。为了遵循保护性条款,使企业经营灵活性减少,效率降低以及
监督费用的增加所构成的代理成本。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增大,都会抵销因负
债税收屏蔽作用而增加的企业价值。
因此,在筹资的税收筹划过程中,税收成本的降低与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
风险必须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求企业的最优负债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
其次,企业应如何使自己的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呢?仍用案例来说明。
案例12-2
假设某公司目前有资金75万元,现因生产发展需要,准备再筹集25万元资金,这
些资金可以利用发行股票来筹集,也可以利用发行债券来筹集。
下表列示了原资本结构和筹资后资本结构情况。
图表12-3
(单位:万元)
增加筹资后资本结构
筹资方式 原资本结构
增发普通股 增发公司债
公司债(利率8%) 10 10 35
普通股(面值10元) 20 30 20
资本公积 25 40* 25
保留盈余 20 20* 20
资本总额合计 75 10 10
普通股股数(万股) 2 3 2
(*发行新股票时,每股发行价格为25元,筹资25万元,需发行1万股,普通股股本
增加10万元,资本公积增加15万元)。
根据资本结构的变化情况,需要分析资本结构对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影响,详细的
分析情况见下表。
图表12-4
项目 增发股票 增发债券
预计息税前盈余(万元) 20 20
减:利息(万元) 0.8 2.8
税前盈余(万元) 19.2 17.2
减:所得税(33%)(万元) 6.336 5.676
税后盈余(万元) 12.864 11.524
普通股股数(万股) 3 2
每股盈余(元) 4.288 5.762
从表中可以看到,当息税前盈余为20万元的情况下,利用增发债券的形式筹集资
金能使每股盈余上升较高。而导致每股盈余上升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通过债券筹资可
以在计算所得税前列支部分筹资费用,从而享受到所得税上的好处。这可能更有利于
股票价格的上涨,更符合理财目标。
股份公司对通过税收筹划合法有效地降低资金成本及税收成本的需求更为迫切,
而筹资决策方面的税收筹划为企业合法有效筹集资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只有筹划得
好,企业才能获得较大的资产增值,降低成本,从而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
发展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筹资方式的不同会形成纳税上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
根本原因就在于政策上的差别使得负债和权益资本对企业的税收成本和企业价值的不
同影响。
在进行债务筹资的税收筹划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资本性利息
资本性利息支出,如为了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或开发、购置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债
务在其投入使用前所支付的利息,为筹措注册资本而发生的债务所支付的利息等,不
得作为费用一次性从应税所得中扣除。
(2)内资企业债务利息
内资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高于按照金融机
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的部分,不得从税前所得中扣除。
(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债务利息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支付的债务利息,高于按一般商业贷款利率计算的金
额的部分,不允许从税前所得中扣除。
(4)关联方贷款利息
企业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
得在税前扣除。
随后的问题是,如果企业选择了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那么是应溢价发行
还是折价发行呢?这也会影响到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因此,就需要企业进行债券溢(折)
价摊销时的税收筹划。
我们都知道,债券溢价或折价发行时,必须在发行期内进行摊销。溢价或折价摊
销进入财务费用,冲减利息费用或增加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作为扣除项目,在计算应
税所得时可以从所得中扣除,纳税人利息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的
多少。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各年摊销额是不同
的。因此,企业债券溢(折)价摊销要对纳税人每年的应纳税额产生影响。
(1)企业债券溢价发行
①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按债券年限平均分摊到各年冲
减利息费用的方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