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筹划:认识企业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到底是什么
录入时间:2004-02-02
【中华财税网北京02/02/2004信息】 1.1.2 税收筹划到底是什么
企业税收筹划就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经营事项的事先筹划,最
终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从某种程序上可以理解为在税法及相关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企业对经营中各环节,如:内部核算、投资、交易、筹资、产权重组等事项进
行筹划,在众多的纳税方案中,选择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
例如:税法中规定国内有不同的税率区,设在经济特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
在沿海经济开发区的生产性企业税率为24%,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税率区进行注册
登记,这样可提高企业在税收方面的竞争力,这是完全符合国家税法精神和政策导向
的。又如由于借款所付利息在所得税应税所得中可扣除,把利息作为企业的成本扣除,
所以企业在考虑自身的最佳资本结构时。应进行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比重选择,
使税收负担最小化,使企业的股东价值最大化。
税收筹划主要有四大特征,即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和综合性。
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纳税人具有依法纳税的责
任和义务,税务机关的征税行为也必须受到税法的规范。这种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
关系,税法是规范征纳关系的基本准则。纳税人为规避和减轻税负而置法律于不顾的
偷逃税行为显然应受到法律制裁。但当纳税人有多种合法纳税方案,可进行选择时,
纳税人可选择低税负方案。这正是税收政策调节引导经济,调节纳税人经营行为的重
要作用之一。同时还需指出这里的法律不仅仅指税法,而是广义的法律,包括宪法、
民法、民事诉讼法等所有法律。
超前性,亦称前瞻性,是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特征,即在纳税前,甚至在经营行
为前就进行的规划、设计和安排。企业在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有缴纳增值税或营业
税的义务;在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才计缴所得税;在财产取得之后,才缴纳财产税。
企业的纳税行为相对于经营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这在客观上为企业提供
了纳税前作出事先筹划的机会。
目的性,即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为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有两层具体含义:一是
选择低税负,即选择税收成本较低的方案;二是滞延纳税时间(不是指不按税法规定
期限缴纳税收的欠税行为)。纳税期的合法推后,可以减轻税收负担,降低资本成本。
该性质还隐含着税收筹划的预期性,即事先就知道大概能节税多少。
综合性,是指企业税收筹划应着眼于自身资本总收益的长期稳定的增长,而不是
着眼于个别税种税负的轻重。这是因为,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多缴,对企业
而言整体税负不一定减轻。同时,纳税支出最小化的方案不一定等于资本效益最大化
的方案。这里的综合性还指在企业税收筹划时,除考虑税收这一主要因素外,还必须
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中的其他因素,应综合考虑以达到总体收益最大的目的。
另外,税收筹划的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面对着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各国经济的互动效应,复杂的各国税制,税制改革又在不断进行,连美国的税
务顾问每年都必须拿出一定时间去学习,那么对于企业而言,靠企业自身的办税人员
进行税收筹划有时显得力不从心,作为第三产业的税务代理便应运而生了。现在世界
上有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纷纷开展有关税收筹划的咨询业
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