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筹划:认识企业税收筹划——五毛钱的消费税与整个白酒业的成与败
录入时间:2004-02-02
【中华财税网北京02/02/2004信息】 第1章
加入WTO后的企业税收筹划
2001年,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讲,由于喜事连连而感到十分幸福;而对于中国企
业而言,感到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莫过于中国加入WTO。加入WTO将会给我们带来方方面
面的影响,本章将重点讲述WTO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以及企业税收筹划的主要思路、
方法,并辅之以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主要目的是使读者逐步树立
企业税收筹划的理念。
1.1 认识企业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和个人而言,是一个新鲜名词,所以有人认为它是
企业策划,即智业、咨询业的某分支;也有人认为是国家税收中有关企业税收的一部
分;更有人认为它是企业税务会计的一部分。虽然这些理解各有道理,但是都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本书所讲的企业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通过
对企业的经营事项的事先筹划,从而使企业能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本节就先从一个案例谈起,在认识税收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上,引申出税收筹划的
概念,从而去认识企业税收筹划及其相关特征。
1.1.1 五毛钱的消费税与整个白酒业的成与败
案例背景:中国白酒业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产业,1996年总产量为800万吨,
2000年总产量为500万吨。行业市场连续低迷,不少名牌酒厂逐渐转向开发高价酒市
场,如全兴推出售价400元的水井坊,茅台、五粮液也先后推出自己的高价酒。某酒
厂老总说:高利润的高价酒将是白酒业的重要出路。
案例起由:
①2001年5月1日,国家税务部门宣布对白酒业进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
方法。根据新政策,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按出厂价25%和15%税率从价
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
②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
策(外购酒指酒厂生产前从外部购买的食用酒精等原料)。
各产酒大省和各大企业的应对措施:
①一些大酒厂叫嚷着说被推到悬崖边上!各产酒大省纷纷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如
何减少损失。这些会议的目的有二:一是如何合理避税;二是如何争取减税。
②6月中旬,泸州老窖开始取消给经销商的返利,上调酒价。
③8月中旬,成都各大商场的白酒涨价,五粮液从305元上涨到318元,剑南春从
91元涨到136元,茅台精品酒的价格从1468元爆涨到2280元。全兴沱牌和郎酒价格也
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问题的提出:
1.国家调税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时候调税?为什么针对白酒业调税?为什么只
调五毛钱呢?
2.在对白酒征收五毛钱的从量税后,对地方税收的影响有多大?
3.企业面对该政策都在想什么?
我们尝试着对以上问题做逐一回答,最终将站在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去思考一些
问题。
首先,国家调税的目的和初衷是限制高度白酒的发展,整合白酒资源。这是国家
利用税收政策对经济的调节。再从深层次分析,以2000年全国白酒行业的总产量500
万吨计,若从每斤白酒按0.5元的从量征收消费税角度讲,中央财政将多收入50亿元
(由于消费税税收收入全部归中央财政)。由于企业为保持适当的税后利润率,在征收
从量消费税后,企业会提高相应的出厂价,从而导致从价消费税和增值税两种税收收
入增加,从此角度讲,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再从更深层次分析,此次一起调税的还有卷烟和啤酒。调税前,烟酒消费税
对烟酒的生产与消费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烟酒消费税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
要来源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烟酒企业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烟酒消费税的增
长却不大。原因在于调税前烟酒消费税(仅指卷烟和白酒)的计税办法是只从价计征的,
并且只在生产环节征收。这样导致烟酒采用转移定价的方法来规避纳税。在实际中,
烟酒企业经常通过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子公司等关联公司和加大烟酒包装物
的价格等手段调低烟酒产品在出厂环节的价格,从而达到减少缴纳消费税的目的。尽
管税法中规定产品价格明显偏离市场价格的,税务机关有调价权,但在实际执法时,
税务机关存在一定难度。调整后的计税办法采用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
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同时这次烟酒消费税调整也是我国消费税政策
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的重要举措。国际上在烟酒消费税的征收上通常采用从价和从
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或者是全部采用从量定额征收方法,而从价计征的方法则较
为少见。但我国烟酒的级别多、差价大,完全采用从量定额征收办法不利于公平税负,
所以这次烟酒消费税调整采用了复合计税办法。
国家2001年5月1日出台政策,肯定考虑到五月正好是白酒业的销售淡季,政策出
台,有利于各企业和当地政府进行适当的调整,对白酒业的冲击较小,如有的企业可
以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价格体系。
只多征五毛钱的从量消费税,就可使中央财政收入增加50亿元,可见,用税收调
整经济的杠杆作用有多大。如果每斤白酒征一元钱的从量消费税,按照2001年的总产
量与2000年一样计算,会使中央财政收入增加100亿元。但是,由于再征收从价消费
税和增值税后,低价白酒价格上升幅度过多而影响百姓消费,这是为什么只征五毛钱
的原因。
白酒业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不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由于白酒主要是粮
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粮食问题国家一直很重视,这是国家对白酒征从量税的又一原因。
其次,以产酒大省四川省为例分析地方税收收入。四川省2000年白酒总产量为
1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3%,但其中70%~80%都是中低档白酒。据了解,川酒
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全兴、沱牌的高档酒所占各自产量
仅为10%~30%,若按5月1日的新政策,四川白酒业一年新增消费税将超过12亿元。
虽然消费税为中央财政收入,但由于征收从量消费税后,会引起白酒出厂价格的提高,
提价不会降低销量,从而导致增值税的增加。而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按75%和25%
的比例分配,暂不考虑与基数相比增加的财政收入在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同时再考虑
到不少著名白酒企业往往处于偏远山区,当地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所以酒厂往往是当
地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政策一出台,各地政府都很着急、很担心,因为征收从
量消费税后,白酒价格升高而影响销售量。从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最后,企业面对这一政策,有的小企业担心征收从量消费部后,最终零售价格升
高、影响销量、又因为取消抵扣政策,造成成本上升。
上下一挤,企业面临生存问题;而还有一些企业认为这一政策出台,是企业借机
提价提升品牌、缩小与领头羊的差距的大好时机。而所有这些提价最终都是消费者“
买单”,即该政策引起的各种价格变动转嫁到消费者手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著名研
究员达凤全批评说,在目前粮食降价的前提下,白酒提价违背市场规律,这是白酒企
业对市场和政府行为的错误判断,理性、成熟的白酒企业应该从国家调税的目的出发,
从国家的产业政策出发,整合白酒产业。同时白酒专家王民朴认为,涨价不是白酒
企业走出困境的救命法宝,调税后白酒企业的最佳应对方案是转型。
但是,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中小白酒企业投人相对较小,退出容易,可
以转向果酒等其他领域发展;而知名的白酒企业退出难度较大,只有提高中高档白酒
的比重,降低成本和营销费用来缓解企业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这也是近几年各大酒
厂开发高端酒市场的内在原因。
对于以上分别从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个角度的粗线条分析,我们对这一案例
有一个大概认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从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去做更深层次的分析,
这才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所在。下文就分析一下企业税收筹划问题。
案例中每斤白酒只征收五毛钱从量消费税就会引起各白酒品种的价格发生巨大变
化,尤其是对中低档酒,价格可能上升30%~100%,这直接影响到销售量和年终利
润;而取消抵扣政策就可使一些白酒企业因成本上升而面临生存问题。虽然我们都知
道税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但可能没有意识到税收已经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起到这
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应该思考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事先对各种经营事项进
行筹划,使企业能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即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如上例中,可以进行
如下筹划:
1.研究白酒的消费弹性(即白酒的销量受价格上升影响有多大),分析提价后是
否会影响企业的销量和年终利润。
2.关于取消抵扣政策,企业为防止生产成本过高,应该考虑收购生产食用酒精
等原料的企业,使其成为公司的一个生产部门或分公司,使得抵扣政策“失效”,从
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响应此次国家调税的政策,即整合白酒资源。
3.根据白酒企业的实际情况,适时转型,寻找国家鼓励、企业又能很快适应的
产业,在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正如案例中提到有的企业认为此次调税是个机遇,是
追赶领先品牌的机会,这就是考虑自身条件作出的战略调整。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税收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紧密不可分割了,更
重要的是了解到税收筹划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已经到了不能小视的地步。
另外,顺便提一下税收筹划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知道一些轮
廓,如:企业的经营管理、会计、税法、经济学、财政学(如案例中的中央和地方的
收入分配关系)等,同时还需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具体的产业政策等,这里仅
作粗略提示,有关知识以后各章节还将提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