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技巧:纳税筹划的原则——事前筹划原则
录入时间:2003-12-22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2/2003信息】 第三节 纳税筹划的原则
税收筹划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所以许多纳税人都乐于进行筹
划。但是,如果纳税人无原则地进行纳税筹划,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根据纳税
筹划的性质和特点,笔者认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一、事前筹划原则
纳税筹划必须做到与现行的税收政策法令不冲突。由于国家税法制定在先,而税
收法律行为在后,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先,向国家交纳税收在后,这就
为我们的筹划创造有利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已知的税收法律规定,调整自身的
经济事务,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没有事先筹划好,经济
业务发生,应税收入已经确定,则纳税筹划就失去意义。这个时候如果想减轻自身的
税收负担,就只能靠偷税、逃税了。所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须在经营业务未发
生时、收入未取得时先做好安排。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
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意思是说:开战之前就预见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
前就预见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不足。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
胜;筹划疏漏、条件不足就会失败,更何况不作筹划、毫无条件呢?我们根据这些观
察,谁胜谁负也就显而易见了。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围绕着征纳税所产生的利益关系,其实质是由税法所调整的征
纳双方的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征纳双方都必须遵
守的行为规范,但是,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产
生、变更、消灭必须由能够引起税收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也就是
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