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财政动态信息 > 正文

内蒙古:“高”站位、“细”着眼、“实”落脚 高质量开展中央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

录入时间:2025-10-28

  今年以来,内蒙古监管局深入落实部党组关于“加强、聚焦、优化”工作方针,牢牢把握部党组关于常态化监督的工作要求,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执行监督力度,促进监督工作常态长效、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常态化监督工作质效。

  一、“高”站位,强化组织保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聚合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财政部专题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预算执行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做好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二是局领导靠前指导,统筹谋划增实效。从全局层面统筹协调,将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作为全局重点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明确工作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细化工作举措、责任主体、任务目标等,确保监督工作扎实推进。三是健全工作机制,科学分工促保障。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内部职责分工,细化监督内容和要求,确保监管工作重点突出、有力有效。总结工作经验,对标最新要求,印发《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工作的通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主动纠偏整改,加强举一反三,完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财政管理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常态化监督工作效能。

  二、“细”着眼,聚焦重点发力

  一是依托监管现有资源,打造项目资金全周期监测平台。依托自治区级项目库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等现有资源,由我局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开发建设内蒙古自治区首个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监管为一体的项目资金全周期监测平台。将项目端和资金端数据关联整合、同步共享,全面实现项目、资金数据动态监测预警。二是充分应用监控系统,持续强化“线上监控”。一方面,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监控模块,按月对纳入监管范围的中央转移支付系统预警信息进行抽查复核,重点对民生类资金进行人工预警提示,及时发现并纠正超范围支出、挤占挪用以及违反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系统数据的分析、研判,综合日常监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特征,针对性设定关键词、预警规则进行疑点数据分析筛查,通过关联数据比对、调阅资料、电话核实等方式,加强疑点信息筛查,提高问题核实的针对性、有效性。三是紧盯监管重点疑点,切实加强“线下核查”。结合线上监控发现的疑点问题,开展以“短、平、快”为特色的现场核查。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使用问题,定期赴盟市及旗县组织开展集中专项核查,加大实地查证力度。

  三、“实”落脚,深化成果利用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工作要求。对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就业补助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资金,实行重点监控。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加强现场核实力度,严肃财经秩序。增强责任意识,落实工作机制,严格按要求报送专项行动月报,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和工作建议。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注重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要求相关单位及时纠正,加快整改落实。注重长效机制,把“当下改”和“长久治”有效结合,督促健全机制,从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切实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坚持成果导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以常态化监督工作为契机,积极发挥监管局“探头”“哨兵”“参谋”作用,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在属地的贯彻落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相关领域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摸排有关资金保障、制度建设、政策落实、工作绩效等方面情况,为财政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调研成果。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