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的进口三氯甲烷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4年第9号颁布时间:2004-04-08
印度钱普拉斯有限公司(Chemplast Sanmar Limited)
1、正常价值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国内销售进行了审查,调查期内,公司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或
通过贸易商销售给最终用户。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的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的数
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根据公司的报告,在国内销售中,公司没有向关联公司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
品。
公司声称部分内销交易的每笔交易数量很小,而这种销售对应的客户又非常多,
逐笔汇报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公司在答卷中采用汇总成一笔的形式提供有关数据。
2003年11月10日,调查机关发函要求公司按答卷要求逐笔报告该部分交易,
2003年11月17日,公司以工作量大为理由未按要求逐笔提供。对此,调查机
关认为,该部分量大约占全部内销数量的13%,虽经调查机关再次要求,公司仍未
按要求逐笔报告这部分销售,因此,调查机关采用公司调查期内价格最高的一笔交易
材料来替代该部分交易。
调查机关对公司提供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审查,公司在表6-3中报告了四个生产成
本,分别为国内销售、向中国出口销售、向第三国出口销售及平均生产成本,这些成
本各不相等。对此,2003年11月18日调查机关询问原因,但没有答复。
2004年1月6日调查机关就此再次发函询问,公司于2004年1月12日补充
答卷称,公司将三氯甲烷的产品包装一并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国内销售、向
中国出口、对第三国出口的三氯甲烷产品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同,因此,国
内销售、向中国出口、对第三国出口及销售合计的被调查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也不同。
而在包装费用调整项目中,公司称,调查期内公司没有区分内外销独立核算包装费用,
因此在调整项目中没有单独报告包装费用。
对此,调查机关认为,公司的解释前后有矛盾之处,初步决定采用最高的向第三
国出口销售被调查产品的成本作为国内被调查产品相似产品的成本。
对于公司报告的销售、管理、财务及其它费用,经审查,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分摊
合理,予以接受。
调查机关根据重新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国内销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
审查,发现公司在调查期内有超过20%的国内销售低于成本销售,因此,调查机关
决定排除所有低于成本销售,采用剩余的内销交易作为确定其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公司的出口交易进行了审查。应要求,公司分别于8月6日、11月
17日、12月22日分别提交了表3-4,三次提交的表格在格式或部分调整项目的
数据上有所不同,公司称12月22日提交的表格为对前面表格的修订,对此,调查
机关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后面提交的表格是对原有表格的简单修订,论据基本合
理,因此初步决定采用12月22日提交的表3-4中报告所有出口交易资料。调查期
内,公司直接向非关联的中国最终用户销售被调查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
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以该价格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基础。
3、关于调整项目
(1)关于正常价值
关于公司报告的正常价值的调整项目,如佣金、信用费用等,调查机关认为其所
提供的数据和材料可以接受,对其调整主张暂予接受。
(2)关于出口价格
关于公司报告的出口价格的调整项目,如佣金、信用费用、货币兑换费用、内陆
运费及国际运费、报关代理费,调查机关认为其所提供的数据和材料可以接受,对其
调整主张暂予接受。
(二)价格比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
价格和正常价值,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
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各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
格在出口国(地区)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
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对于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未提交答卷的公司的倾销幅度,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根据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
的最佳信息做出裁定。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欧盟公司
1.法国阿托菲纳(ATOFINA) 16%
2.英国英力士氯化有限公司(Ineos Chlor Limited) 32%
3.德国LII欧洲有限公司(LII Europe GmbH) 59%
4.其他欧盟公司 59%
韩国公司
1.韩国三星精密化学株式会社(Samsung Fine Chemicals) 62%
2.其他韩国公司 62%
美国公司
1.美国陶氏化学公司(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45%
2.美国瓦尔坎材料公司(Vulcan Materials Company) 65%
3.其他美国公司 65%
印度公司
1.印度钱普拉斯有限公司(Chemplast Sanmar Limited) 96%
2.其他印度公司 96%
五、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调查机关认定,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印度的被调查产品的倾销幅度均不小
于2%,不属于微量倾销幅度;而且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印度的被调查产品的
进口数量均超过中国三氯甲烷总进口数量的3%,不属于可忽略不计。
调查机关同时认定,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均通过直销、经销商经销或其他
方式销售到最终用户,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基本相同。因此,
在中国国内市场上被调查产品之间以及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竞争条件相同,
存在相互竞争关系。
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九条的规定,调查机关认为就原产
于欧盟、韩国、美国、印度的被调查产品给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六、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调查机关对国内三氯甲烷产业所受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现有证据表明:
1.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
(1) 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9年、2000年、2001年和
2002年,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分别为9.11
万吨、10.06万吨、12.97万吨和13.68万吨。2000年、2001年
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0.50%、28.86%和5.55%,2002年比
1999年增长50.29%,年均增长14.54%,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绝对数
量一直较大,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2)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9年、2000年、2001年和
2002年,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国
内市场份额分别为66.37%、66.06%、63.45%和59.93%,被调查
产品进口数量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2.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
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2
年,被诉国家和地区出口到中国国内的被调查产品加权平均价格分别为489.55
美元/吨、508.02美元/吨、447.64美元/吨和361.56美元/吨,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77%、下降11.89%
和19.23%,被诉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呈现大幅
下降趋势,2002年达到调查期内最低点。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产
业同类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2002年比2001年下降了26.12%,降至调
查期内最低点。由于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较大,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
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国内同类产品的正常价格被严重压制。
3.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国内产业的影响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三氯甲烷的表观消费量呈大幅增长态势。2000年、
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34.18%和11.75%,
年均增长18.51%。调查期内,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拉动了三氯甲烷的
市场需求,使三氯甲烷表观消费量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产业处于成长期。
调查机关在调查中发现,调查期内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向中国大量低价出口
三氯甲烷,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冲击和严重影响,主要事实如下:
(1)国内产业的生产能力增长逐年回落。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处于成长期,但生产能力增长逐年回落,调查期末呈现大幅
回落趋势。为适应国内市场需求,国内产业面对价格下降的压力仍通过技术改造等措
施扩大生产能力。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
力分别比上年增长56.65%、36.55%和3.68%。在国内三氯甲烷表观需求
持续增长的情况下,2002年国内三氯甲烷的生产能力仅比上年增长3.68%,增
长大幅回落。
(2)国内产业的产量增长趋缓。
调查期内,国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一直较旺,但国内同类产品受被调查产品的影
响价格大幅下滑。为了稳定国内市场,维持设备运行和员工就业,国内产业仍维持了
同类产品产量的一定增长,但产量增长明显趋缓。2000年、2001年和
2002年国内同类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8.20%、41.49%和
21.16%。
(3)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增长出现波动,调查期末呈大幅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受被调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国内产业被迫
降价以增加销售,实现产销平衡,而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增长出现波动,并在
调查期末呈现大幅下降趋势。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同类
产品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9.67%、42.93%和26.30%, 2002年的
销售量增长比2000年低13.37个百分点,比2001年低16.63个百分点。
(4)国内产业所占市场份额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期内,国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一直较旺,国内同类产品受被调查产品的价格
压制,虽然企业经营困难,为维持国内市场份额,国内产业被迫增加产量和销售量,
勉强维持了市场份额的低幅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1999年、2000年、
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6.43%、20.67%、
22.02%和24.89%。
(5)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到严重压制,呈逐年大幅下滑趋势。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受被调查产品的严重压制,呈现逐年大
幅下滑趋势。2000年、2001年和2002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分别比
上年下降5.37%、9.89%和26.12%,年均下降14.28%。2002年,
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下降幅度比上年高16.23个百分点,价格降至调查期内最
低点。调查期内,由于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较大,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受被
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出现价格大幅下滑。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成
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有大部分,在直接材料价格年均增长2.51%的情况下,而同
类产品的价格因受被调查产品价格的严重抑制,不能达到合理增长,反而呈逐年大幅
下滑趋势。
(6)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因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价格大幅下滑,
为维持国内市场份额和员工就业,国内产业被迫降价以增加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导致
国内产业销售收入不能同步增长,调查期末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出现大幅下
降。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比上
年增长32.17%、28.79%和下降 6.69%。2002年,国内产业同类产
品的销量比上年增长26.30%的情况下,而销售收入反而比上年下降6.69%,
相差32.99个百分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产量和销售量的增加并未获得销售收入的
同步增长,反而大幅下降,销售收入的增长受到严重抑制。
(7)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导致严重亏损。
调查期内,由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造成销售收入的急剧下降,国
内产业税前利润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导致严重亏损。2000年、2001年和
2002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44.61%、增长
16.50%和下降135.35%,导致2002年国内产业出现严重亏损。调查期
内,国内产业直接原材料价格年均增长2.51%,而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不但没有随之
合理增长,反而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严重抑制,价格年均下降14.28%,使得
销售收入大幅下滑。为了维持国内市场份额,国内产业努力降低成本和期间费用,并
削减员工和减少开支,而获利空间仍逐年大幅缩小,导致国内产业减费却不增效,税
前利润急剧下降,最终出现严重亏损,企业经营面临困境。
(8)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逐年下降,最终出现负值。
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税前利润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导致严重亏损,因此国内产
业投资收益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最终为负值。2000年、2001年和2002年,
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分别比上年下降18.66、0.2和14.47个百分点,
2002年投资收益率比上年下降14.47个百分点,导致2002年投资收益率为
负值。由于国内产业效益大幅下滑,投资收益率逐年下降,使得一些企业扩大生产能
力和技术改造计划被迫延期。
(9)国内产业的现金流量净额呈现逐年大幅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由于受被调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国内产业现金流量净额呈现
大幅下降趋势。国内产业的资金周转受到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比上年下降
2.21%、47.83%和28.06%,年均下降28.40%。调查期内,由于受
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影响,国内产业为维持市场份额和设备运行,被迫降价销
售,导致销售收入的锐减,资金回笼下降,现金流入量明显减少,国内产业经营面临
困境。2001年全行业停产和半停产企业达33.33%,2002年达到
55.56%。
(10)国内产业的开工率处于相对稳定态势。
调查期内,面对国内三氯甲烷市场的旺盛需求,国内产业的开工率却相对稳定,
略有小幅增长。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的开工率分别比上
年下降11.02和增长2.99、14.41个百分点,年均仅增长2.13个百分点。
调查期内,国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强劲,因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国内产业受
到极大的冲击,为维持市场份额和设备运行,国内产业承受着税前利润和现金流量净
额大幅下降的困难和压力,增加了同类产品的产量和销量,勉强维持了国内产业相对
稳定的开工率。
(11)国内产业员工就业率有所下降。
调查期内,由于受国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的拉动,国内产业的产能、产量处于增
长趋势,因受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严重影响,国内产业员工就业率却不能同步
增长,反而有所下降。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员工就业率
分别比上年下降0.3、0.36和0.38个百分点。国内产业受进口被调查产品的冲
击,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境,被迫削减一定数量的员工,以减轻企业压力和困难。
(12)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趋缓。
调查期内,由于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呈增
长趋势,但增幅趋缓。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
比上年增长35.55%、46.17%和24.88%,2002年比上年低
21.29个百分点。调查期内,由于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国内产业受到严重
影响,被迫削减员工,提高管理水平,使得国内产业劳动生产率有所增长,但增幅趋
缓。
(13)国内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增长逐年大幅回落。
调查期内,由于受进口被调查产品的严重影响,国内产业经营困难,从业人员人
均年工资增长呈现逐年大幅回落。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
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比上年增长14.32%、7.20%和1.13%,2002年比
上年低6.07个百分点。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经营困难,被迫削减员工,使得劳动生
产率有所提高,但人均年工资并没有同步增长,却明显大幅回落,国内产业从业人员
人均年工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14)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库存呈现先增长后下降态势。
调查期内,由于国内市场需求强劲,以及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国内产业
为维持市场份额,只好被迫降价销售,维持同类产品销售数量的增长,致使调查期末
库存有所下降。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期末库
存分别比上年增长21.16%、9.27%和下降53.70%。
(15)国内产业投融资能力下降。
调查期内,因受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影响,国内产业效益逐年下降,导致
投资收益率也大幅下降,现金流量净额出现大幅下滑,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下降,
贷款和融资受到影响,股票上市受阻,资金周转和投融资遇到严重困难。面对国内三
氯甲烷强劲的市场需求,企业扩能、技术改造计划不能及时实施,被迫拖延。
4.被调查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对中国产业可能产生的进
一步影响
调查表明,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具有较大的三氯甲烷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
据了解,2001年以上国家和地区被调查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为76.2万吨,产量
为69.9万吨,其需求56.5万吨,出口能力约18.2万吨。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1年,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12.97万吨,被
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被调查产品绝大多数进入了中国国内市场。
中国国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较旺,呈现出强劲的市场增长势头。欧盟、韩国、美
国和印度具有较大的三氯甲烷生产和出口能力,具有向中国进一步低价出口被调查产
品的可能性。
5.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上述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因受国
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强劲的拉动,国内产业的产量和销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
受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的影响,国内同类产品价格逐年大幅下滑,国内产业的生
产、经营和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和抑制。2002年,国内产业亏损,生产能力不能充
分发挥、财务和资金状况恶化、投资不能收回、信用等级下降、投资计划受到影响、
就业率下降,全行业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国内产业遭
受到实质损害。
七、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是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的原因
调查机关对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综合分析。现有证据
表明,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是中国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损害的原因。
调查期内,原产于被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三氯甲烷产品进
口总量的比例高达96%-98%,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比例高达60%-66%,
而且绝对数量较大,进口价格逐年下降,对国内产业同类产品价格起到了严重压制和
影响作用。被调查产品与国内同类产品之间具有可比性、替代性和竞争关系。由于被
调查产品的大量低价进口,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所占比例较大,直接压制和影
响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同类产品被迫降价销售,导致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
下降幅度高于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调查期内,国内三氯甲烷市场需求强劲,因
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制,导致国内同类产品不能合理提高价格以弥补原材料价
格的增长,反而出现价格大幅下滑。因被调查产品的大量倾销,而造成国内产业同类
产品的产量、销量和销售收入增长下降,销售价格逐年大幅下降,开工相对不足,就
业率下降、税前利润大幅下滑,最终全面亏损,投资收益不断恶化,现金流量净额下
降,全行业停产和半停产企业数量急剧上升,国内产业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二)可能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的其他因素分析
调查机关还对可能使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
析。初步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并非由以下因素造成:
1.中国国内需求状况。调查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氟里昂22、
有机氯溶剂、粘结剂、染料、医药等相关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对三氯甲烷的需
求大幅上升。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三氯甲烷表观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18.51%,
中国国内三氯甲烷的需求增长并未给国内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中国国内消费模式变化的影响。调查期内,国内三氯甲烷的消费模式无明显
变化,未发现三氯甲烷有其他可替代产品,不可能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中国
国内三氯甲烷市场的萎缩。
3.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管理状况。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
业管理状况良好,劳动生产率增长,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成本和质量管
理严格、科学,没有发现因生产、经营管理不善而导致产业遭受损害的情况。
4.中国国内产业技术进步因素。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与国
外基本相同,生产装置和技术水平总体与国外基本接近,国内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不会给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5.原产于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产品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
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2年,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合计
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国内同期该产品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
95.65%、97.38%、97.95%和96.52%,一直处于较高比例。以上
数据表明,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和印度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合计占中国国内该产品
进口总量的绝大部分,而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远远不及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
口量。
6.国内外竞争状况的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引进设
备、技术,以及技术改造,强化企业管理,同类产品的产能、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性能和质量基本一致,国内外产品的正常竞争不会给中国国内产
业造成实质损害。
7.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国内出口同
类产品占当年产业总产量的比重低于1.6%,所占比重极小,属于微量出口,不可能
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8.中国国内贸易政策的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未颁布限制该产业贸易行为和
其他相关政策,国内三氯甲烷产业不可能受到这方面的负面影响。
9.中国国内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管理严
格,生产设备运行状况正常,未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不可能给相
关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八、初裁决定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商务部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欧盟、韩国、美
国、印度的进口三氯甲烷存在倾销,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印度的进口三氯甲烷
对中国国内三氯甲烷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