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9/19/2001信息】 怎样防范审计风险呢?根据在审计实践中
的探索,当前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认真学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相关的审计法
规,提高掌握政策和审计基本理论的能力,同时要努力掌握现代化审计手段,学会抽
样审计等审计方法,学习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知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提高防范审计
风险的能力。
二、利用计算机对全部审计对象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
的单位列入审计计划,使本地区的审计计划能够综合地反映某一特定的目标,能够提
供全面的、有代表性的审计综合报告,供当地党委和政府决策参考。
三、选择合适的人员担任审计组长,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使其在审计组人员确
定、审计方案制定、审计人员职责划分、业务考核等方面有职有责,对审计项目的质
量、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工作纪律、审计廉政情况承担第一责任。
四、要开好进点会,进点会一般应要求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有关的领导和科室中层
干部参加,要利用进点会之机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的法规、审计人员的权利、被审
计单位的权利义务等审计常识,宣布审计工作纪律,把有关廉政条款张贴在被审计单
位公报栏内或醒目处,并提供审计组的电话,鼓励、支持被审计单位的干部职工向审
计组反映情况。
五、实行承诺制,要求被审计单位向审计组承诺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资
料,以明确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承诺的主要内容为银行账户(保证除此之外不再有
其他银行账户)、收支账簿等,并明确注明如提供不实愿承担的责任等。
六、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全部会计资料,进行内控制度的测试,确定会计资料
的可信赖程度和审计的重点,认真分析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针对重点部位,合理分
配审计组的力量。要注意上下年度结转数字的衔接,注意银行对账单与单位银行账的
差异,注意收支数字中的不平衡现象,注意不正常的往外转款以及往来账户,还要注
意延伸有关单位和可疑线索。
七、对于在审计中存在不配合、不提供会计资料等问题,要按审计法的有关规定
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也可以在审计报告中以由于被审计单位不配合而不能审计、不
予发表审计意见等词语,以把审计责任分离出去。
八、要注意审计信息的应用。一是关注审计署、省厅和外单位以及审计报刊上的
信息,看本地区、被审计单位有无类似情况,从而引以为鉴,举一反三;二是在审计
过程和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其他单位的违纪线索,以备以后在审计时利用;三是要
和纪检、监察、检察、法院、公安等单位交流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九、注意审计文书中的文字表述。“言有易、言无难”,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我们讲有或者好,需要有证据说明,对没有证据的赞扬之类的表述要力戒;对没有发
现的事情一般不要用“无”、“没有”之类的表述;不要讲过头话,不要在审计文书
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极其”、“十分”等,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由于各种
原因不能按审计法规进行处罚的,也应写入决定或意见书,以规避审计风险。
十、要搞好审计复查,每个项目审计阶段将要结束时,由局里组织复查组对审计
项目进行复查,主要是复查审计程序是否违法;审计证据是否客观、相关、合法等。
要鼓励审计人员多参加审计项目,多写信息论文,多参加公益活动,加大政治业务学
习量,帮助别人工作等,使每个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
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的行政环境,有利于审计任务的完成。
(d20010917008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