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自查指南:货物生产企业所得税重点自查部分
录入时间:2004-09-01
【中华财税网北京09/01/2004信息】 第七部分 货物生产企业所得税重点自查
部分
一、收入原材料
(一)收入原材料管理范围
1、“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材料,是不是全部都属于该科目应核算的内容,有否
将不属于“原材料”科目反映的内容记入其中,如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等。
2、属于原管理范围的材料不在“原材料”科目反映,如以购代耗等。
(二)外购材料
1、有否把不属外购材料成本构成项目的支出计入了材料成本:
(1)、有否将不属于材料采购的罚没支出等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2)、有否将采购材料时接待费支出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3)、有否将采购人员的差旅费、在外地支付的医药费、文娱费或发给采购人
员的补助、奖金等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4)、有否将购进固定资产或工程物资的价款、进项税额和运杂费采用分期付
款,分次小额开票,化整为零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5)、有否将未批准的运输途中的超定额损耗和短缺损失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6)、有否将购进材料的进项税额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减少产
品销售利润。
2、把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费用直接计入期间费用:
(1)、有否将属于材料采购成本的运杂费计入“管理费用”,减少当期利润。
(2)、有否将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材料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
挑选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减少当期利润。
(3)、有否将应计入进口材料成本的已纳进口关税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帐户,减少产品销售利润。
二、发出材料
(一)发出材料用途
1、有否将在建工程、职工福利部门领用、转让销售等的材料作生产耗料列支。
2、有否以购代耗,将购进或委托加工收回的材料,不论是否耗用一律以购进数
量全部作为生产耗用。
3、有否以领代耗,对车间已领但未用的材料不作退料或假退料,以当月全部领
用的数量作为生产耗用数量,同样也是加大产品的材料成本和使未用材料成为帐外物
资。
(二)发出材料计价
1、采用实际价格核算材料成本的企业,有否提高生产耗料单价,压低非生产耗
料单价。
2、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成本的企业,有否多转生产耗料成本超支差异少转非
生产耗料成本超支差异,或者少转生产耗料成本节约差异多转非生产耗料成本节约差
异。
3、有否按实际成本结转生产耗料成本,而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结转非生产耗
料成本。
三、材料帐面出现以下情况的:
1、帐面结存数量是蓝字而金额是零。
2、帐面结存数量是蓝字而金额是红字。
3、帐面结存数量和金额是红字。
4、帐面结存数量是零而金额是蓝字。
5、帐面结存数量是红字而金额是零。
6、帐面结存数量是红宇而金额是蓝字。
四、固定资产
(一)新增固定资产原价
1、有否将应计入固定资产原价的包装费、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等有关费用
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
2、有否将自行建造固定资产领用的材料、值易耗品和专项工程人员工资计入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科目。
3、改建、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原价有否减除变价收入,而将改、扩建支出直接计
入生产成本。
4、有否将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
固定资产借款利息,以及外币借款折合差额记入“财务费用”科目。
5、盘盈的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固定资产减少
1、有否将减少的固定资产不按原帐面原价从“固定资产”明细帐上转销,而是
为了减少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多转原价,或相反。
2、有否多转减少的固定资产已提折旧额,而减少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或扩大净
损失。
3、有否将不属于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的支出列作清理费用。
4、有否少计或隐瞒固定资产转让收入,或转移固定资产残料收入。
5、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损失有否按规定冲减清理
费用。
五、工资自查列支的工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超出范围和标准。
六、管理费用
(一)业务招待费
重点自查企业有否按规定提取和列支,超过限额的不给列支,不足限的按实际发
生数列支。
(二)坏帐损失
1、有否虚报坏帐损失,把尚未发生坏帐的应收帐款作坏帐损失列入管理费用。
2、有否将收回已列作坏帐损失的应收帐款,未按规定冲减管理费用。
(三)提取坏帐准备金
1、有否虚设“应收帐款”帐户或夸大其余额,并用于计提坏帐准备金。
2、有否年末(或年初)已按“应收帐款”年末(或年初)余额计提坏帐准备金,
没有抵减上年已提取的坏帐准备金。
3、有否发生坏帐损失时,没有冲减坏帐准备金,而是重复列支记入“管理费用”。
4、有否将收回的坏帐损失不按规定增加坏帐准备金,而是记入其他帐户,私立
“小金库”。
5、有否不按规定的提取率提坏帐准备金。
(四)无形资产计价
1、购进的无形资产,是否只按买价入帐,把购买无形资产发生的有关费用计入
期间费用,直接冲减当期损益。
2、有否将自行开发取得无形资产的开发费用直接计入期间费用,未将开发无形
资产的开发费用资本化。
七、财务费用
1、有否将向非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借款,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
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全部列支。
2、有否将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的货币资金的利息列支。
八、销售费用
是否属于企业在销售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有无将不是企业专设的
销售机构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和管理费等作为销售费用支出,有无在销售费
用中列支不得计入成本、费用如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被没收的财
务以及企业赞助、捐赠支出等。
九、预提费用
1、预提费用的项目有否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2、预提费用项目与实际支付项目是否一致。
3、预提费用的项目在实际发生支出时有否不冲“预提费用”,而是重复计入成
本费用。
4、多预提的费用有否按规定冲减支付当期的费用,而是长期挂在“预提费用”
帐(贷方余额)上,或将其转入结算帐户。
十、期末在产品
(一)期末在产品数量
1、在企业月末产品数量较多,且各月在产品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有否不计
算月末在产品数量和成本。
2、有否隐瞒在产品数量,或漏盘某车间、某生产步骤的在产品数量。
3、多工序和多步骤生产的企业,有否只按最后一道工序或步骤计算在产品数量。
(二)期末在产品成本
重点自查企业用于计算月末在产品的方法是否规范,金额是否准确。
十一、投资净收益
1、购买股票、债券时,有否将不属于购买该股票、债券的费用计入其价值之中。
2、有否将支付已宣告发放的股利计入股票价值。
3、收到股利或债券利息有否入“投资收益”帐。
4、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和股息收益(股息、红利),在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
接受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有否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