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工商税收纳税辅导 > 正文

税收占GDP比重偏低问题的分析

录入时间:1999-12-22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3/99信息】 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问题一 直被决策部门和专家学者所关注,如何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甚至成为我国 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决策的重要目标。我们认为,以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 在现行税制和征管水平条件下,提高税收占GDP比重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   一般认为,我国的税制是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的双主体结构,但是,实际上 全口径的企业所得税在现行税制中只占到了15%左右,而增值税、消费税、营业 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占的比重高达75%左右。而且,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 出现了逐年下降的形势。尽管所得税收入有一定增长潜力,但是由于社会纳税环 境和税收管理手段的制约,今后很难有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可以认为,在现行税 制和征管水平条件下,近期内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主要依靠提高流转税收 入的增长幅度。但是,目前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还是从税收管理角度分析,遏 制增值税税负持续下降势头的可能性很小。   一、1994年以来增值税税负持续下降,主要是经济效益下降引起的   虽然增值税理论税负在15.5%左右,在目前的经济环境和征管水平下,新 增税收潜力不大。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税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19 94年,增值税税负(增值税与工商业增加值之和的比率)为11.37%,1995年、19 96年和1997年分别为10.25%、10.15%和10.28%,1997年略有回升,其他 三年下降趋势明显。因为税负下降,三年累计减收增值税1169亿元。造成增值税 税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益下降。效益的下降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的下降。这个指标说明 在工业总产出中,有多大比例是增加值,它综合地反映了工业生产的总体增值能 力。其中1993年该指标为29.22%,到1997年降为28.32%,4年累计损失增加 值4320亿元,仅1997年就损失千亿元的增值额。   二是增加值内部结构进一步恶化。具体表现为工资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持续 上升,从1993年的50.67%上升到1997年的52.79%,其中最高的1996年达53. 40%。这种上升表面反映了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但更深层地反映出劳动力对社 会贡献力的下降。这一升一降对税收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增加值的结构中,最 能反映效益状况的是利润占增加值的比重。几年中,利润占增加值比重的下降最 严重,从1993年到1997年净下降3.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的不断下滑决定了增 值税税负的下降趋势。根据现行增值税税制和1997年工业生产内部结构,分四档 税率分别测算,得到1997年理论税率应在15.5%左右。这个理论税率是法定税 率的加权平均数,是100%征收率情况的税率。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 达到这个理想征收率。在1996年~1997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 行(WORLD BANK)曾对我国的征收率进行过估算,结论在70%左右。国家税务总 局内部有关部门测算总体征收率在80%左右。对应70%~80%的征收率,税负应 在10.9%。12.4%之间。1997年实际税负为10.28%,与相应的税负差距为0. 62个百分点~2.12个百分点,相应的增收区间为236亿元~806亿元。但征收率 从70%上升到80%,需要多年的努力,不是三年两载可以解决的。考虑到目前增 值税还面临着转型、恢复出口退税零税率等现实问题,提高实际税负的空间十分 有限。   二、1994年以来,营业税的实际征收率和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都呈上升趋 势   1997年营业税理论税负在10.1%左右,新增税收潜力有限。自1994年以来, 营业税收入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相关GDP的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占 税收总收入的比重每年上升一个百分点,1997年营业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已达到 16.45%。其实际征收率(营业税与相关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1994年为4. 90%,到1997年已上升至5.94%。营业税在大税种中属于收入稳定性最好的。 在近几年工商税收完成千亿元增收任务中,营业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现行 营业税税制,分三档税率测算,1997年营业税理论税负(营业税与相关GDP的比 率)应为10.1%左右。对应70%~80%的征收率,税负应达到7.1%~8.1%。 1997年实际营业税税负为5.94%,与测算的应达税负相差1.16个百分点~2. 16个百分点,相当于营业税有潜在的税源264亿元~492亿元。与增值税和所得税 的税负下降、比重下降趋势不同,营业税的实际税负和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都持 续上升。在这种稳定的上长趋势下,再提高税负难度会更大。   三、海关进出口环节实际税收征收率不协调   税收进口征收率小于出口退税率,出现税收净损失。在进出口环节,进口征 收率一直低于出口退税率。1993年以来,进口征收率(进口环节税收与进口总额 的比率)为3.12%,1996年上升为4.33%,同期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与出口总 额的比率)由5.68%上升到6.58%。出口退税率与进口征收率比高出1个百分点 ~2个百分点。四年累计减收621亿元,仅1996年就减少283亿元。出现了不论是 “顺差”,还是“逆差”,进出口环节税收总是净损失。(注:1997年出口退税政 策的重大变化反映在税收收入上,不可比。)   四、从影响税收占GDP比重的几个主要因素看,近期税收占GDP比重上提的 空间都非常有限   我国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经济。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益,没有就业的增长,没 有积极的消费,效益下降就成了必然之势。这正是为什么政府一直关注经济增长 速度的原因所在。   从增长速度看,近几年经济出现了明显回落的趋势,1995年GDP增长率比上 年下降10个百分点,1996年下降7%,1997年下降8%。实际的经济效益状况不容 乐观。反映在效益指标上:一是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下降,这一点从工业领域 看得最清楚;二是增加值内部结构进一步恶化,表现为GDP中“营业盈余”占GD P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94年的23.26%,下降到1997年的20.42%,相当于 1997年净损失利润2000亿元。宏观经济效益的下降是宏观税负下降最直接的原因, 也是税收收入增长的阻碍因素。现行税制的结构也是影响宏观税负的一个原因。 理论上讲,实行什么样的税种对税收收入不产生影响。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我 国的税收收入与税制关系非常密切,跟效益情况关系越紧密,收入稳定性越差。 具体说,以流转额为税基,采用比例税率征收的税种,收入稳定性最高;以增值 额为税基的税种,收入稳定性次之;以所得额为税基的税种,收入稳定性最差。 1994年以来营业税占相关GDP的比重从13.41%上升到16.45%,仅1997年一 年就增收近300亿元。同期增值税税负明显下降,1994年为11.37%,1997年降 为10.28%,下降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收300亿元。企业所得税(不含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比重的下降,反映出该税种在收入上的不稳定 性。1994年这个比重为12.62%,到1997年已经下降到11.33%。其中国有企 业所得税在1984年就接近500亿元,到1997年国有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了11倍,所 得税只有585亿元,年递增1.5%。如果经济效益的下滑趋势得不到实质性的扭 转,在现行税制下,税收占GDP的比重难以提高。   从宏观调节的角度看,在经济低增长时期降低实际税率是各国普遍实行的反 周期财政措施。遵照国际惯例,我国近期应实行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实际税 率,以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微观上,企业税负虽然不重,但考虑到企 业的增值能力较差,以及各项收费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和企业长期负担的医疗和社 会保险,企业总体负担已相当沉重。   从税收征收管理上看,征管能力是征收管理硬件配备、科学的征管方式和人 员素质的综合反映。要使征管能力有实质性的提高非一日之功。   因此我们认为,提高税收占GDP比重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税收占GDP的 比重可由11%提高至16%~17%”的推测在理论上不够准确,而且短期内在实践 上也没有多少可能性可言。              (a991217003021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