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热可别“冷”了税收
录入时间:1999-02-09
【中华财税网北京02/09/99信息】 农村城镇化带来建房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活跃,建房热与进城热一直是农村经济
生活中引人注目的热点,这一趋势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对现代生活的渴求。近期,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国民经济在逐渐升温。农村居民的收入也一直在
稳定增长。而物价水平的持续走低,使得农民的实际收益高于货币收益。以江苏
省为例,1997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3269.9元。
持续增长的农民收入会投向何方?据测算,住房消费仍是农民的首选消费项
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为8.6%,而农
村居民的住房消费支出比例则达到14.4%,若以江苏省1997年农民人均
消费性支出比例2487.7元的水平计算,当年该省农民在建房上的投资就在
200亿元以上。
鉴于农民对住房消费的巨大热情,江苏省各级政府顺应民意,着重在加强规
划与引导上下功夫,将衣民的投资热情化为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剂。他们以
小城镇与中心村作为两个轮子,大力促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以该省处于中等发
展水平的盐都县为例:从1996年起,他们推出小城镇建设十年规划,计划将
全县20个乡镇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同时将分散杂乱的4000多个自然村落规划到以行政村为单位的4480个中
心村,引导农民与落后的生活方式告别。目前20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已开始启
动,有3个成为国家、省的小城镇建设试点;中心村建设进展也较快,已有80
%的行政村规划通过评审,20个试点村已初具规模,5000多户农户集中住
进配套齐全的中心村。1997年,全县在小城镇及中心村方面的建设投资就高
达2.5亿元。如此巨大芜投入,带动了农村的建筑、建材、电器、房地产等相
关产业高速成长,也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全具因小城镇建
设而提供的税源就接近1000万元,占当年实现的地方税收的1/6以上,若
以江苏全省小城镇建设投资计算,1997年小城镇建设这一块提供的税源就达
到80亿元。而且,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城镇建设正成为税收的
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增长点。热点原来是难点
小城镇建设为税收的征收提供了具有诱人前景的可能性,小城镇建设实现的
税收也确实呈高度增长之势,据盐都县地税局统计,小城镇一块实现税收199
6年为110万元,1997年150万元,1998年达到200万元。但与
同期农民对建筑业的投资相比,征收率尚不足50%。为何实在的税源不能完全
转化为实在的税收呢?
一,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建房的当事人和旁观者大多认为,农民建房是免税
的。建国以来,对农村建房一块的营业税收及附加,税务部门从未明文予以豁免,
但也一直未纳入正常管理。原因是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建房数量少,实
现税收微不足道,因而未能引起税务部门的重视,使得这一块处于事实上撒手不
管的状态,从而导致社会上普遍形成农村建房不应征税的错觉。这种错觉为加强
对这一块税收的征管增加了难度。
二、具体来说,农村小城镇建房的承建单位一般为离土不离乡的农民,他们
组织松散,财务管理不健全,无需税收票据,且作业地点分散,给加强税收监控
带来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村建房税收虽不是直接向农民征收,但最终负担必然
会落到建房户头上,在目前减轻农民负担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一些代征代扣
单位怕触农民负担这一“雷区”,不肯履行法定代扣义务,导致税收源泉控制难
以实现。从征管实际来看,税源相对零散,税务部门人手少,直接征收有鞭长莫
及之感,故而征收工作到位程度不够。为了切实把此项税收抓上手,抓出成效来,
盐都县地税局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最根本的一条是源
泉控制:通过与计经委、村镇办、国土局建立联合办公制度,实施发放建房手续
一条龙审批制,共同把好税收关。同时根据当地的投资水平确定综合征收率。该
县一般征收标准定为楼房每平方米6元~8元,平房3元~4元。我知路在何方
农民建房热所形成的税源分散、零星,绝大多数无法实施直接征收,加强税
收管理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源泉控制。各级政府应该切实加强领导,协调部门之
间关系,尽量减化小城镇建设中的审批程序,力求实现一条龙服务,要坚决表理
和杜绝乱收费现象,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保护农民利益和建房的积极性。与此
同时,要严肃税收法纪,在颁发建房许可证明时,必顾要求缴清相关税收或交纳
一定保证金后,方可允许开工建设,以从源头上杜绝税收流失现象。
加强农民建房税收管理切不能太简单化,要加强税源调查测算,确保实施合
理负担。由于农村建房单位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无法实施按账征收,因此,加
强对税源的测算,明确合理的税收负担率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
消费水平,实施一县(市)一率,并定期根据情况作出调整,以防税负的畸轻畸
重,考虑到此项税收征收时间不长的实际,可以采取适度从轻的征收政策。同时
辅之以处罚从重的办法,以减少税收流失,确保实现普遍调节的目的。
(zsb9902080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