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疑难案例精编: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应注意的问题
录入时间:2004-05-18
【中华财税网北京05/18/2004信息】 十八、计算借款费用资本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资料
注册税务师小姜于2002年元月20日受托代理申报甲公司2001年度企业所得税,发
现如下问题:甲公司于2001年3月1日购买一台设备,该设备价款分三次支付,3月1日
支付100万元,3月10日支付60万元,3月15日支付40万元,该设备于3月30日安装完成,
可以投入使用。为购买该设备甲公司于3月1日向银行取得借款140万元,年利率12%,
3月10日又向银行取得借款60万元,年利率15%。本月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140
×12%×1/12+(60×15%×1/12)×20/30=1.9(万元),企业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19000
贷:预提费用--利息 19000
同时,按在建工程总额220万元(运费、设备价款、安装费、利息等)结转固定资
产,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2200000
贷:在建工程 2200000
该设备由企业管理部门使用,折旧年限为10年,预计净值为5%,2001年计提折
旧额=2200000×(1-5%)÷10÷12×9=156750(元),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56750
贷:累计折旧 156750
假设2001年甲公司会计利润总额500000元,公司已按33%的所得税率计提所得税
165000元,本年度已预缴所得税120000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因素,企业所得税税
率为33%。
(二)要求
(1)指出上述业务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2)计算甲公司2001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并作出相关调账处理。
(三)解答
1.企业将借款利息全部资本化是不对的,虚增了固定资产原价,多计提了折旧,
同时对当期会计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2.应予资本化的利息计算如下:
(1)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
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
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100×30/30+60×20/30+40×15/30=160(万元)
(2)计算加权平均利率
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本金×(每笔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
期间涵盖的天数)]=140×30/30+60×20/30=180(万元)
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140×12%×1/12+(60×15%×1/12)×20/30
=1.9(万元)
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
100%
=1.9/180×100%=1.0556%
(3)计算资本化金额
资本化金额=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资本化率=160×1.0556%=1.6889(万元)
虚增固定资产原价=19000-16889=2111(元)
多提折旧=2111×(1-5%)÷10÷12×9=150.41(元)
(4)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及调账
2001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00-2111+150.41=498039.41(元)
应纳所得税额=498039.41×33%=164353.01(元)
应补缴所得税=164353.01-120000=44353.01(元)
应冲回多提取所得税=165000-164353.01=646.99(元)
调账分录如下:
①调整固定资产原价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111
贷:固定资产 2111
②冲回多提折旧
借:累计折旧 150.4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41
③冲回多提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46.99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46.99
④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13.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13.60
⑤补缴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4353.01
贷:银行存款 44353.01
解题指导:
企业所发生的借款费用,除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外,其
他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当同时满足以下三
个条件时,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
摊销、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1)资产支出已经发
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
开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应当根据《具体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的公式
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原则,对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
大会计差错,属于影响损益的,可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但由于受
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限制(弥补亏损期限、二档优惠税率及定期减免税),决定着必须准
确计算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为减少纳税调整的复杂性,本例中未将差错额调整至
2002年度财务费用(利息)和管理费用(折旧),而直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一并进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