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理人税务筹划手册:投资所得的避税筹划技巧——典型案例分析
录入时间:2003-06-24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4/2003信息】 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5-8]充分考虑税后收益
某企业要投资长期债券。目前我国有两种长期债券,其一是国家重点建设债券,
利率为4.2%;另一种为国债,利率为3%。企业应该投资于哪一种债券呢?
表面看起来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的利率要高于国债利率,但是由于前者要被征收33
%的企业所得税,而后者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的税后收益应该通过计算来评价
和比较:
4.2%×(1-33%)=2.814%<3%
也就是说,国家重点建设债券要低于国债的税后利率。故购买国债要更合算些。
分析指导:
由于我国国债利息免征企业所得税,故企业在间接投资时要充分考虑税后收益。
事实上,只有当其他债券利率大于4.4776%(即3%/67%)时,其税后收益才大于利
率为3%的国债。
[案例5-9]短缺投资的计价方法
短期投资的计价,是指会计期末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短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反
映方法。会计实务中,对短期投资的计价方法一般有三种:即成本法、市价法及成本
与市价孰低法。
(1)采用成本计价法时,短期投资的价值即按账面上的置存价值,即短期投资账
面上的余额来确定。这种方法符合“资产计价应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原则。
太原D皮件公司于1998年3月1日购入同年1月1日大同I手袋集团公司发行的公司债
券作为短期投资,以每张1 050元的价值购入面值为1000元、年利率9%的公司债20张,
另外经纪人佣金200元,1998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市价为1020元。
成本汁价法下,本例在资产负债表上可作如下列示:
流动资产:
短期投资:
I公司债券--按成本(市价为20400元)21200元(1050×20十200)。
(2)采用市价计价法时,报告期末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按市场公允价值反映,当
期计列由于市价变动所产生的未实现投资收益,以衡量企业实际可用资金,真实表达
企业的财产状况。仍以案例5-9为例,按市价法计价时,应编制如下的分录:
借: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800
贷:短期投资--I公司债券 800
(市价上升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
在损益表上: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800
在资产负债表上:I公司债券--按市价(成本21200元)20400
(3)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是指采用每种证券的成本与市价中较低者或者采用
企业投资的所有证券的成本与市价总值中较低者作为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这种方法
只考虑市价形成的投资损失,而不考虑市价升高所带来的投资收益,这是会计上的稳
健主义原则在短期投资计价上的具体体现。
仍以案例5-9为例,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应编制如下的分录:
借: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800
贷:备抵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800
“备抵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在报表上的列示:
流动资产:
短期投资--I公司债券(成本) 21200
备抵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800
市价 20 400
分析指导:
我们从太原D皮具公司所进行的短期投资不同计价法中认识到,在三种方法中,
采用成本计价法和市价计价法,都有可能引起虚增利润现象,当然也有可能引起虚减
利润现象,这就取决于市价相对于面值的变化。但是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时,
由于当市价升高到成本以上时,其价值的增加数一般不入账,因此只算损失不算收益,
符合企业税收筹划的要求,也合乎企业的利益,故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法有利
避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