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选择节税案例分析
录入时间:2001-01-14
【中华财税网北京01/14/2001信息】 一、资料
某食品厂,计划扩大业务范围,生产高级桔美糖果或糕点。有A、B两个投资项目
可选。据测算,其投资情况和各年投资收益(包括利润和折旧额)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项目A 项目B
第一年初 投资l000 投资800
第二年初 投资1000 投资600
第三年初 建成投产 投资600
第三年末 投资收益1400 建成并于次年初投产
第四年末 投资收益1200 投资收益600
第五年末 投资收益1000 投资收益800
第六年末 投资收益600 投资收益1000
第七年末 一 投资收益1200
第八年末 一 投资收益1400
注:假定项目报废时残值等于其它费用,项目A,年折旧额为500万元;项目B,
年折旧额为400万元;银行利率(复利)为10%
二、要求
对上述两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并作出决策。
三、提示
根据上述资料,运用投资利润率法、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现值法、内部报酬
率法,分别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情况下,对A、B项目进行效益
及纳税比较分析,并作出选择。
四、分析
(一)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情况下
1.从投资利润率看
项目A的投资总额=1000十1000=2000(万元)
项目A的年平均利润=(900+700+500+100)/4=550(万元)
项目A的投资利润率=550/2000=27.5%
项目B的投资总额=800十600十600=2000(万元)
项目B的年平均利润=(200+400+600+800+1000)/5=600(万元)
项目B的投资利润率=600/2000=30%
项目B的投资利润率大于A的投资利润率,所以,从投资利润率看,应选择项目B。
2.从投资回收期看
项目A的投资回收期=1十(2000-1400)/1200=1.5(年)
项目B的投资回收期=2十(2000-600-800)/1000=2.6(年)
显然,从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看,应选择项目A。
3.从纳税情况看
当项目A和B适用相同税率时;比如30%,则:
项目A应纳税金=(900十700十500十100)×30%=660(万元)
项目A税后利润=2200-660=1540(万元)
项目A年平均税后利润=1540/4=385(万元)
项目A年平均税后利润率=385/2000×l00%=19.25%
项目B的应纳税金;(200十400十600十800十1000)×30%
=900(万元)
项目B税后利润=3000一900=2l00(万元)
项目B年平均税后利润=2100/5=420(万元)
项目B年平均税后利润率=420/2000×l00%=21%
当项目A适用税率比B的低时,如,项目A为25%,项目B为30%,则:
项目A应纳税金=(900十700十500十100)×25%=550(万元)
项目A税后利润=2200-550=1650(万元)
项目A年平均税后利润=1650/4=412.5(万元)
项目A年平均税后利润率=412.5/2000×100%=20.6%
显然,两个项目的年税后利润、税后利润十分接近。
(如,项目A适用税率为20%,项目B仍为30%,则项目A的上述两个指标都会高于
项目B。)
当项目B的适用税率低于项目A时,如,B为25%,A为30%。则:
项目B应纳税金=(200十400十600十800十1000)×25%=750(万元)
项目B税后利润=3000-750=2250(万元)
项目B年平均税后利润=2250/5=450(万元)
项目B年平均税后利润率=450/2000×100%=22.5%
显然,项目B比A的年平均税后利润、税后利润率更高。
4.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投资于项目A和B各有利弊。如投资者愿意承担风险,项目B好于A。
因为投资额一样,项目B的投资利润率大于A,如果投资者不愿承担风险,希望尽快
收回投资,则,项目A好于B,因为A的回收期短,风险小。如果从税收、投资利润、
投资风险及投资回收期综合考虑,则:
在税收同一条件下,项目A的税后利润系数为项目B税后利润系数(设项目B税后利
润系数为1)的0.916,项目A的投资回收期系数为B的0.728。项目A年平均利润与投
资回收期之比为1:0.794,而项目B则为1:1,显然,在税率同一条件下,选择A优
于B。
在项目A的税率重于B时,只要A的税后利润系数是B的o.794以上(即大于项目A年
投资回收期系数),就应仍选择A,相反则选择B。这样,投资者才可能最大限度躲避
税收,维护利润最大化。 在项目适用税率重于项目A时,只要项目B税后利润系数
是A的1.26(即1/0.794=1.26)以上,就选择项目B,反之选择A,只有这样才能实
现利润最大,税收最小。
(二)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情况下
1.从投资利润率角度看
项目A的投资现值=1000十1000/(1+10%)=1909(万元)
项目B的投资现值=800十600/(1+10%)+600/(1+10%)=1841(万元)
项目A的年平均利润额
=[910/(1+10)3+700/(1+10%)4+500/(1+10%)5+100/(1+10%)6]/4
=380(万元)
项目B的年平均利润额
=[200/(1+10%)4+400/(1+10%)5+600/(1+10%)6+800/(1+10%)71000/
(1+10%)8]/5
=320(万元)
项目A的投资利润率=380/1909=19.91%
项目B的投资利润率=320/1841=17.38%
显然,如果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则项目A的投资利润率较大,所以A优于B。
2.从投资回收期看
项目A的投资回收额(现值)
=投资现值--残值净现值
=1909-0
=1909(万元)
项目A投产后,各年投资收益在投资开始时的现值分别为:
投产第一年的投资收益现值=1400×[1/(1+10%)3]=1051(万元)
投产第二年的投资收益现值=1200×[1/(1+10%)4]=820(万元)
投产第三年的投资收益现值=1000×[1/(1+10%)5]=620(万元)
投产第四年的投资收益现值=600×[1/(1+10%)6]=338(万元)
项目A的投资回收期=2十(1909-1051-820)/621=2.06(年)
项目B的投资应回收额(现值)=184l一0=1841(万元)
项目B投产后,各年投资收益在投资开始时的现值分别为:
投产第一年的投资收益现值=600×[1/(1+10%)4]=410(万元)
投产第二年的投资收益现值=800×[1/(1+10%)5]=497(万元)
投产第三年的投资收益现值=1000×[1/(1+10%)6]=564(万元)
投产第四年的投资收益现值=1200×[1/(1+10%)7]=616(万元)
投产第五年的投资收益现值=1400×[1/(1+10%)8]=654(万元)
项目B的投资回收期=3十(1841-410-497-564)/616=3.6(年)
项目B的投资回收期大于项目A的,所以投资于A较佳。
3.从投资收益净值角度看
投产A的投资现值=1909(万元)
投产A的投资收益现值=l051十820十62l十338=2830(万元)
投产A的投资收益净现值=2830-1909=921(万元)
项目B的投资现值=1841(万元)
项目B的投资收益现值=410十497十564十616十654
=2741(万元)
项目B的投资净现值=2741-1841=900(万元)
项目A的投资净现值大于B的,所以,从这个方面看,应选择A。
4.从内部报酬率看
项目A的内部报酬率为下列方程式中的γ:
1400/(1+γ)3+1200/(1+γ)4+1000/(1+γ)5+600/(1+γ)6-(1000+1000/1+γ)=0
解方程: γ=22.61%,具体方法如下表
y=22% Y=23%
各年投资收益 折现因素 收益现值 折现因素 收益现值
投产第一年400 0.551 771.4 0.537 751.8
投产第二年1200 0.451 541.2 0.437 524.4
投产第三年l000 0.370 370 0.355 355
投资第四年600 0.303 181.8 0.289 173.4
按22%或23% 1864.4 1731.6
计算的投资现值 1820 1813
投资收益净现值 44.4 28.8
所以,γ=22%+(44.4×10%)/(44.4+28.4)=22.61%
项目B的内部报酬率为下式中的γ"
600/(1+γ)4+800/(1+γ)5+1000/(1+γ)6+1200/(1+γ)7+1400(1+γ)8-[800+600/(1+γ)+600/(1+γ)2]=0
解此方程,得γ=18.51%,计算方法如下表:
γ=19% γ=18%
各年投资收益
折现因素 收益现值 折现因素 收益现值
投产第一年600 0.499 299.4 0.515 309
投产第二年800 0.419 335.2 0.437 349,6
投产第三年1000 0.353 352 0.370 370
投资第四年1200 0.296 355.2 0.314 376.8
投资第五年1400 0.249 348.6 0.266 372.4
按19%或18% 1690.4 1777.8
计算的投资现值 1727.6 1739
投资收益净现值 37.6 -38.8
所以,γ=18%十(38.8×10%)/(38.8+37.2)=18.51%
项目A的内部报酬率(22.61%)大于B的内部报酬率(18.51%),所以投资A为佳。
5.从纳税情况看
在项目A,B适用同一税率时,比如30%,则;
项目A年平均税后利润=380×30%=114(万元)
项目B年平均税后利润=320×30%=96(万元)
项目A年平均税后利润率=(380-114)/1909×100%=13.93%
项目B年平均税后利润率=(320-96)/1841×100%=12.1%
可见,投资A优于投资B。
在项目A适用税率轻于B时,投资A的优越性更为明显,税后利润及税后利润率会
明显高于项目B,但当A适用税率高于B时,就须具体分析了。
当A的税率高于B,但并没有高到使项目A的年平均税后利润率小于B的年平均税后
利润率,仍以选择A为好,即:
项目A的年平均税后利润率>项目B的年平均税后利润率,
即:
(380-380×A适用税率)/1909)×100%≥(320-320×B适用税率)/1841×100%
推算结果是:当项目A的适用税率≤(0.132十0.867项目B适用税率)×100%时,
仍选择项目A,反之则选择项目B。以此类推,在考察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现值
及内部报酬率等方面时,以同样方式可检测出如何实现最大利润最小税收。
6.综合分析
据以上分析,如果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并考虑项目A适用税率<(0.132十0.867
项目B适用税率)×100%的条件下,项目A的投资利润率、投资收益净现值,内部报酬
率高于项目B,反之项目A会遇到不利因素,特别是税收的影响,这样反不如投资于B
(在只有两种选择的前提下)。作具体分析,以择优安排筹资。
1.首先对比两方案的资金成本的现金付出量。
根据资料,借款平均年利率为12%,所以,举债购置的资金成本为12%。
租金年金贴现系数=固定资产原值/年租金
=520000/102000
=5.098
查一元年金现值系数表第8年栏得:
11% 5.146
i 5.098
12% 4.968
由相似形原理得:
(i-11%)/12%-11%)=(5.146-5.098)/(5.146-4.968) i=11.27%,即融资租赁
租金成本为11.27%;11.27%<12%,表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成本相对较小。
两方案成本现金流出量如下:
融资租赁:年租金102000元
举债购置:年还本付息额
=债款额×投资回收系数
=债款额×(1/P/A,12%,8)
=520000×O.2013
=104676(元)
年维修费:1000元
因此举债购置时,年现金流出量为105676元。102000元<105676元,融资租赁的
年现金流出量小于举债购置的。
可见,若不考虑税收因素,宜采用融资租赁。
2.在现时币值基础上,结合税收等因素对比分折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