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职工买轿车的背后--规避所得税
录入时间:2000-12-13
【中华财税网北京12/13/2000信息】 案例:
北京某公司为了增强自己在竞争中的凝聚力与生命力,准备提高工人工资水平,
增强内部员工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在如何提高工人工资即采取何种方式提高工
人工资水平上,领导者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可以来取直接增加工资
的方式,另一种观点认为,直接增加工资的方式不可取,因为个人工资水平的提高,
个人所得税交纳额也就相应增大,所以现金增加的方式不一定有利于工人生活消费水
平的有效提高。认为可以采取实物分配的方式,譬如给工龄达到一定年数的职工购买
小汽车,这样对个人、企业双方都有好处,是一个"双赢"的方式。那么,经过这样简
单的分析,一般的公司都会选择第二种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分析:
从工人角度分析,如果企业采取直接增加工人工资的方式,从表面上来看,工人
的工资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工资达到一定数额是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的,这样看来,
增加的现金收入一部分用在了税收支出,而只有扣除了税收的那部分才真正可以用来
提高自己的生活消费水平。如果企业采取一定的实物分配形式,而不是采取直接增加
工资的方式,那么对个人而言,就不用交纳那部分的个人所得税了。举例来说,现代
家庭都渴望有一辆家庭小轿车,作为工薪阶层,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最为简单的办法
就是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等资金总额达到一定数额后去购买轿车。企业如果能为内
部员工着想,那么直接购买汽车分配给职工不是更好吗?一方面,不以现金的形式增
加工人的工资可以使得员工少交纳了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对员工而言可以
早一点实现自己的"轿车之梦"。
从企业角度来看,如果企业采取实物分配的方式,企业本身也有很多益处。首先,
表现在费用的增加,所得税的抵减。企业利用这种方式同样可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其次,工人福利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对企业而言,
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另外,企业可以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提高内部员工
的整体技能素质。采取第二种方式对企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现在很多企业
没有意识到从税收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处。所以加强企业领导者思维观念的转
变,试着从税收角度去分析,说不定大有收获。
点评:
由企业提供车辆供职工使用,该车辆不可以租给他人使用。诸如,企业为职工提
供车辆,职工不用加薪,也不会支付车辆使用税。而对企业来讲,当职工的税金支付
影响其消费水平时,就要考虑采取加薪措施,增薪必然会引起税征变化,反而会导致
企业支付量的扩大。因此,由企业承担部分费用的作法,往往会使职工、企业双方受
益。
由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若不能将其转化为现金,则不会视为入息,
不必计个人所得,这样,企业通过提高职工福利,而不大幅度加薪于职工,可以促使
职工少交纳所得税。上面提到的由企业提供车辆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具体还包括企
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使用企业提供的家具及住宅设备,企业提供免费膳食等
等。
但是,这种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首先,企业要有能力提高职工的薪水,如果企
业本身资金运转困难,那么提高职工的薪水是不切实际的。种种的方案措施也就成了
空中楼阁,毫无价值。其次,这需要企业与职工的积极配合,职工应该要为企业着想,
不能在个人利益驱使下不顾集体利益。那种采取多报账、多花费手段的职工实际上
也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这样原本非常好的计划将会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
内部的分散,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对于工资、薪金收入者来讲,企业支付的工资是申报个人所得税的依据。如何在
保证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又不加重税收负担,这是规避个人所得税的主要问题。所
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尽量提高职工工资实际消费水平是关键,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职工
与企业的积极配合,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与发展,也有利于工人实际消费水
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