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实务 > 正文

企业税收筹划:不同收入形式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税收筹划

录入时间:2004-02-19

  【中华财税网北京02/19/2004信息】 7.2 不同收入形式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 划   7.2.1 工资、薪金所得的税收筹划   对于取得工资、薪金的收入者来讲,企业所支付工资、薪金是申报个人所得税的 依据。这部分收入是按月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即根据月收入水平的不同课税也不同。 目前,我国对工资、薪金实行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当收入达到某一档次 时,要求支付与该档次税率相适应的税负,但是,工薪是根据月实际收入来确定的, 这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依据。   工资、薪金所得税收筹划的主要思路是:将工资发放量尽量排在允许税前扣除额 以下;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可以采取推延或提前的方式,将各月的 工资收入大致拉平;纳税人通过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分期领取劳务报酬收入等。   1.分摊收入的税收筹划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因此,如果工资、 薪金所得较多则会适用较高的税率,这时如果采用分摊筹划法,则可能使职工获得 更多的实际收益,带来更好的效果。   案例7-1   王先生月收入1 200元(包括各类津贴和月奖金),年终,公司准备发3000元年终 奖金。   方案一:王先生在12月份一次性领取3000元奖金,那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12月份应纳所得税额=(总收入-扣除费用)×15%-速算扣除数             =(1200+3000-800)×15%-125             =385(元)   第二年1月份应纳所得税额=(总收入-扣除费用)×15%-速算扣除数                =(1200-800)×15%-125                =35(元)   两月合计纳税=385+35=420(元)   方案二:王先生将3000元奖金分别在12月份和次年1月各领一半,则王先生应纳 个人所得税额为:   12月份应纳所得税税额=(1200+1 500-800)×10%-25             =165(元)   次年1月份与上年12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额相同。   两月合计纳税=165+165=330(元)   由此可见,分摊收入可以降低税率档次,为王先生多带来实际收益90元(420- 330)。   案例7-2   某企业为季节性生产企业,该企业职工实行计件工资,其一年中只有4个月生产。 期煎,职工平均工资为2000元/月。   ①若按其企业实际情况,则在生产4个月中,企业每位职工每月应缴个人所得税 为:   (2000-800)×10%-25=95(元)   4个月每人应纳个人所得税为:95×4=380(元)   ②若企业将每名职工年工资8000元(2000元×4)平均分摊到各月,即在不生产月 份也照发工资,每月发放2000÷12=666.67<800(当地准予扣除费用标准),则该企 业职工工资收入达不到起征点,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将收入分摊到生产与非生产月份,使每月收入相对均衡, 使职工消费水平提高。正是因为这样,国家才规定:季节性生产企业的职工工资应 分摊到各月计算。   一般来说,分摊收入的税收筹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奖金的分摊筹划(案例7-1)。   (2)工资的分摊筹划。有些单位的工资发放是根据其经营绩效进行的,因而在某 些经营变化较大的企业里,职工的工资不均匀。这时如果职工和单位进行一定的协调, 将工资的发放相对平均化,则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3)利用政策的筹划   一种是特殊行业的纳税政策,如案例7-2,为了照顾某些受季节或产量等方面因 素影响的特定行业,如: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财政部规定的其他行 业,对于其职工工资收入波动幅度大的情况,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对于这些特定行业 的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征收。属于该行业 的职工就可以利用这项政策使收入平均化,相应减少应缴税额。   另一种是实行年薪制的纳税政策。对于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取得的工资薪金 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这种企业的职 工不要忘了利用该项政策。   2.非货币支付方式的税收筹划   目前,我国的工资薪金所得在征税时,按照固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做了相应的扣除, 但没有考虑个人的实际支出水平。这样,在同样的税后收入条件下,生活必需费用 支出多的人与支出少的人相比,就各自觉得自己的工资相对较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 异,人才跨国跨地区流动加剧等情况下,有些支出例如住房支出、交通费支出、培训 支出、甚至旅游休闲支出都日益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支出项目。既然这些支出是必 需的,个人用税后工资支付又不能抵减个人所得税,如果由企业替员工个人支付,则 企业可以把这些支出作为费用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 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这样可使双方都受益。   常用的非货币支付方式有以下几种:   (1)企业为员工提供住房   随着人才流动的加剧,人才跨地区、跨国界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大多数 跨地区流动的人才而言,到另一个城市工作,一般都不会在该城市有自己的住宅,首 先要解决的便是住房问题。   如果由企业给予职工一定货币性的住房补贴,由员工自己来负担租房的相应费用, 由于个人住房相应的支出不能在税前扣除,而货币性住房补贴则是要加入工资总额 来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则扣除个人所得税及房屋租赁费用后的实际收入就降低了。   如果企业不把货币性住房补贴发放给职工个人,而是由企业统一购买或者租赁住 房,然后提供给职工居住,则住房补贴这部分收入就不必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支 出相同的情况下,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的税金支出。   案例7-3   李先生每月工资收入为2300元,其中800元为每月的房费支出,剩下的1500元是 可用于其他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方案一:李先生所在单位每月向其支付2300元,依据个人所得税法,则李先生个 人应纳所得税为:(2300-800)×10%-125=125(元)。   李先生实际收入为:2300-800-125=1 375(元)。   方案二:企业为其提供住房,而每月仅付其工资收入1 500元,则李先生工资收 入应纳所得税为:(1500-800)×10%-25=45(元)。   李先生实际收入为:1500-45=1 455(元)。   由此可见,采用方案二,可为李先生增加收益80元(1455-1375)。   这样,对企业来说,没有增加额外的税收负担,而职工本人在消费水平不等的前 提下,也规避了一部分额外的税收。   由此可见,由于个人所得税是就收入总额划分档次来课税的,对个人的支出只确 定一个固定的扣除额,这样收入越高支付的税金也越多,因而企业将住房费直接支付 给个人就会造成较大的个人税收负担。   如果企业提供住房采取企业支付或支付个人现金,也会造成个人税收负担的收入 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讲,企业发放工资中含有的住房补贴是按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发 放的,而房屋是按市值计算租金的。因此,市值租金往往属于薪金收入中住房补贴所 占的百分比。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企业提供住房,个人就可以降低个人所得税中工 薪应负担的税收,从而获得更多的实惠。   (2)企业统一为职工提供旅游机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开支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必不可少的支出项目。个 人支付的旅游支出同样不能抵减个人所得税。但是企业在制定年度员工福利计划时, 可以给部分员工及其家属提供一次旅游机会,而把相应的费用从原打算支付给职工的 货币工资及奖励中扣除。在员工维持同等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的税 金支出。当然,企业支付的职工旅游费用不能在税前扣除,可以考虑从工会会费、公 益金中支出。   (3)企业给职工提供培训机会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能获取与本行业相关的新知识,参 加各种学习培训已经成为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如果企业每年给予员工一定费用 额度的培训机会,职工在考虑个人的报酬总额时,一般也会把这些考虑进去。这样职 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税收负担。   (4)企业提供员工福利设施   由企业向职工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若不能将其转化为现金,则不会视为收入, 不必计算个人所得,这样,企业通过提高职工福利而大幅度加薪于职工,可以促使职 工少纳所得税。   常见的做法有如下几种:   ①企业提供免费膳食或者由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就餐补助费。企业提供的 膳食餐费必须具有不可变现性,即不可转让,不能兑换现金。   ②由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这样,虽然会造成部分人员享受的不公平性, 但可以保证所有人在税负上的支出减少。如果企业在职工工资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自费额度,从而使收入额不超过某一档次而减少税负,而对部分职 工来讲,又可以使这部分收入变成其他消费,增加消费可能性。   ③使用企业提供的家具及住宅设备。由企业向职工提供住宅或由企业支付租金时, 由企业集体配备家具及住宅设备,然后收取低租金,与企业增薪用于职工购买家具 与设备,在收入额影响上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讲,各种家具和住宅设备都具有较长的 使用时间,而对职工来讲,使用的时间与设备报废时间并不一致,因此,职工获得的 租金加薪会低于购买新设备加薪的水平;对于企业来讲,这部分投入也能通过租金或 修缮费予以收回,而不至出现亏损或贬值。   ④由企业提供车辆供职工使用,该车辆不可以再租与他人使用。例如,企业为职 工提供上下班交通工具,职工不用加薪,也不必支付车辆使用税。对企业来讲,当职 工支付的税金影响其消费水平时,就要考虑采取加薪措施,增薪必然会引起税收变化, 反而会导致企业支付量的扩大。因此,由企业承担部分费用的做法,往往会使职工、 企业双方受益。   ⑤转售股票认购。   ⑥企业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   ⑦使用由企业缔结合约提供给职工的公用设施,如水、电、煤气、电话等,一方 面由企业与供应方集中结算,职工可以缓期缴纳,从而节省支出,这样,企业可以少 付工资。另一方面,自然损耗造成的额外支出,企业可以提供职工补贴由企业直接支 付,而达到少支出,多收入的目的。   ⑧使用企业聘用的临时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企业采取实物分配的方式,可以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但是 如果企业本身资金运转困难,那么提高职工的薪水就是不切实际的。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