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实务 > 正文

走出纳税筹划误区:购货对象的选择

录入时间:2003-09-12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2/2003信息】 由于增值税实行凭增值税发票抵扣的制度, 对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增值税暂行条例》将纳税人按其经营 规模的大小即会计核算健全与否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法对小规模纳 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税率工业企业为6%,商业企业为4%。但小规模纳税人一般 不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其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扣除。一般增 值税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认购的货物,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出增值税发票,因 此也不能够抵扣(但由税务机关代开的除外)。由以上规定可知,税收是进货的重要成 本,从不同纳税人手中购得货物,纳税人所承担的税收是不一样的。 纳税人与购货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一般纳税人从一般纳税人处购得货物、一般 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得货物、小规模纳税人从一般纳税人处购得货物、小规模 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得货物四种情况。 一、一般纳税人购货对象的选择 一般人认为,作为一般纳税人的购买方,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得货物是不合算的, 因为购进货物所包含的进项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获得抵扣,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况,设甲公司为一般纳税人,计划购进一批应税货物。现有A、B、 C三家可供选择的公司生产同样的产品,A公司是一般纳税人,能提供符合规定的增值 税发票;B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能提供由其主管税务机关代开的注明征收率为6%的 增值税专用发票;C公司只能提供普通发票。如果三家公司的不含税价格一样,则B公 司为首选,论证如下: 假设购进货物的不含税价为1000元,销售价为2000(不含税)元。对于甲来说,从 A处购买货物需付出价款1170元,销售货物取得2340元,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170元; 从B处购买货物需付出价款1060元(增值税率为6%,可获得抵扣),销售货物取得2340 元,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280元。从缴纳税款的结果来看,似乎B的负担要重一些,因 为280大于170,但如果把购买与销售综合起来便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买进 货物时B少付出代价110元,恰好等于最后多缴税款的数额。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 值,则两者的结果一样;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B的代价小于A,因为它推迟了 110元的支付时间。通过上例,我们也发现,如果小规模纳税人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 地,必须是含税价格低于一般纳税人。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小规模纳 税人经营规模小,资金不雄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常常售价比一般纳税人 低。这里举这样一个例子是想说明,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的,有弊还是有利要取决于 具体的情况。不分析具体的情况便断定从一般纳税人处进货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显然 是不合适的。正如上例,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将商品的价格降得更低一些,则从此处购 买是合算的。但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信誉较低,货物质量不一定有保证,因此购货方在 购货时要将这些风险考虑进去,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小规模纳税人购货对象的选择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从一般纳税人还是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得货物,其选择 是比较容易的,由于小规模纳税人获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用于抵扣,如果从一般 纳税人处购买货物,其进货中所含的税额将高于小规模纳税人,因此从小规模纳税人 处购货是合算的。但问题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这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一般纳税 人信誉好,货物质量有保证,供货及时,能够提供信贷支持,则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货 也是值得的。 (1)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