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征纳往来——处理好征税人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13)

录入时间:2002-01-14

  【中华财税网北京01/14/2002信息】 二、纳税筹划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纳税筹划是指站在纳税人的角度,在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 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前期筹划,以期达到合理减少税收支出、降低税收成本、 获取税收利益的目的。 (二)纳税筹划的内容 纳税筹划由于其依据的原理,采用的方法、手段的不同,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即避税筹划、节税筹划和转嫁筹划。 1.避税筹划,即纳税人采用“非违法”的手段,利用立法和征管环节中的漏洞, 获取税收利益的策划。避税筹划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非违法性;有规则性;前期 策划性和后期的低风险性;有利于促进税法质量的提高;反避税性。 2.节税筹划,即纳税人采用“合法”的手段,利用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倾斜 调控政策,获取税收利益的策划。节税筹划的主要特点如下:合法性、有规则性、经 营的调整性与后期无风险性;有利于促进税收政策的统一和调控效率的提高;倡导性。 3.转嫁筹划,即纳税人采用纯经济的手段,利用价格杠杆,将税负前转给消费 者或后转给供应商或自我消转的筹划。转嫁筹划的主要特点如下:纯经济行为;以价 格为主要手段;不影响财政收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改进技术。 (三)纳税筹划的比较研究 纳税筹划与逃税以及纳税筹划各项内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现以避税筹划为 中心进行比较研究。 1.逃税与避税的比较。 (1)逃税是非法的行为;避税是非违法的行为。 (2)逃税前期低成本,后期风险高;避税前期策划性强,后期风险低。 (3)逃税是非规则性行为;避税是可预测性行为。 (4)逃税具有处罚性;避税具有反避税方便性。 2.避税与节税的比较。 (1)避税具有非违法性;节税具有合法性。 (2)避税利用的是立法与征管的漏洞;节税利用的是优惠政策的引导。 (3)避税具有反避税性;节税具有倡导性。 (4)避税是“偷来的果子”;节税是“给予的果子”。 3.避税与转嫁的比较。 (1)避税具有非违法性;转嫁则是纯经济行为。 (2)避税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转嫁不会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 (3)避税是以非价格的手段实现的;转嫁则主要依靠价格手段。 (4)避税可以促进立法和征管的完善;转嫁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改进技术。 (四)纳税筹划的方法 1.避税筹划方法。 (1)转让定价筹划法。即在经济活动中,关联企业各方为了达到整体税负最小 化,采用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类似于经济组织内部核算的价格,转让相互间的产品、 劳务、信息、技术、特许权、费用等,从而实现规避税负的目的。如生产企业和商业 企业之间,可以利用商业环节税负低于生产环节税负的特点,采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将 货品出售给商业企业,以减少生产企业的销项税额,降低其税负,至于货款,可以通 过其他方式返还。 (2)人的流动筹划法。人的流动按其主体的法律地位分为自然人流动和法人流 动;按其是否发生物理上的位移分为空间流动和身份改变。人的流动筹划法即自然人 或法人通过空间的位移或身份的改变以实现其规避税负目的的筹划方法。在具体的筹 划过程中有两种类型,即自然人或法人的空间位移,自然人或法人的身份改变。例如, 各国在评价法人是否为居民纳税人的标准不一,有的以注册地为标准,有的以主要业 务收入地为标准,有的以管理中心所在地为标准。因此,法人可以利用这一空隙避免 同时成为几国的居民纳税人,甚至可以完全逃避纳税责任。 (3)其他的筹划方法,如膨胀成本筹划法、弹性征管筹划法、挂靠优惠筹划法、 信箱公司筹划法、信托避税筹划法等。 2.节税筹划方法。 (1)企业创设中的节税筹划。是组建独立核算企业还是内部车间核算;是组建 股份有限公司还是合资企业;是组建子公司还是分公司;注册地与管理中心所在地的 选择等等。 (2)企业筹资过程的节税筹划。是自我资金积累,还是向银行借款,或向非金 融机构借款,或是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或是企业内部集资,甚至选择租赁或商业 信用。 (3)企业投资过程的节税筹划。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方法的选择等。 (4)企业经营核算中的节税筹划。如存货成本核算、折旧成本核算、利息成本 核算、购销活动中的筹划、财务成果及其分配的筹划等。 3.转嫁筹划方法。 (1)成本法。即根据产品成本状况进行转嫁筹划的方法。 (2)税基法。即根据课税范围的大小、宽窄实行的税负转嫁方法。 (3)供求弹性调节法。即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的变化进行税负转嫁筹划的方法。 (4)其他的转嫁筹划方法。如资本劳动力鉴别运用法、税收粘滞法、纳税对象 转嫁法、税收资本化法等。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