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宝典:规避平台——规避平台概述
录入时间:2001-11-20
【中华财税网北京11/20/2001信息】 “规避”一词在税收界的使用频率很高,
但将规避专设一个平台来系统讲述则非常少见。本章便力图较为全面地介绍纳税筹划
的规避平台。
为了解规避平台的原理,让我们先熟悉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质”与
“量”辩证关系的论述。因为规避便是“质”与“量”辩证关系的最好体现。
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内在矛盾与外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总是从量变到质
变,然后开始新的量变、质变。这其中有个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只有通过这个临界
点,事物的性质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规避平台筹划中,筹划客体便是税收,筹划依据便是众多的临界点。当突破某
些临界点(或低于或高于)时,由于所适用的税率减小或优惠增多,这便是规避平台
筹划的工作原理。
规避平台建立在众多临界点基础之上,故而其筹划目标指向也便集中于这些临界
点。在我国现行税制中,税率分级有临界点,优惠分等有临界点。所以,规避平台的
对象较多,应用也比较普遍。
1.规避平台的性质
规避平台作为纳税筹划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它几个平台一样,当然具备避税筹
划平台的一般性质,但规避平台避税筹划平台又具有一些个性特征。
(1)规避平台具有很大的公开性。规避平台筹划完全是依据税法中众多临界点
而生存。而这些临界点,天下昭然,而且是立法者下意识设定的,为的是体现税收公
平和效率原则。规避平台筹划很难说总是违背立法者意图,有时其性质应属于节税范
畴,如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将办厂时间定得超过规定的时间,如果规定办厂不低
于10年才能享受优惠,办厂者就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办10年,而尽量避免只
办7年、8年或9年。
(2)规避平台的技术要求不很高。由于税目、税基、税率都是一一对应的,纳
税人一般都知道创造条件,突破临界点来争取降低税率,减轻税负,获得优惠,增加
利润。现行纳税格局在很大程度是规避筹划活动的结果。
另外,规避平台成本可能较大,与其他平台筹划不同,其他平台的技术要求高,
技术成本较大,但规避平台的经济成本可能很高,因为规避平台利用的是临界点引起
“质”的突破,但如果距临界点太远,那么要突破它,就得有足够的“量”变,这其
中可能会耗掉许多成本,所以在规避筹划时应避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做法。因为
纳税筹划不是单纯为少纳税而筹划,而是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筹划。
(3)规避平台筹划领域难以包含特大税种,因为国家的重点主体税种存在众多
临界点,一是计算复杂;二是避税者太多,难以征管,财政收入没有保障。当然,大
型税种中也存在众多规避税收的机会。
2.规避平台与其他平台的区别
弹性平台利用的是幅度,即有距离差别的段;而规避平台利用的却是点。弹性平
台是尽可能使适用税率变低,但无法突破幅度的端点;但规避平台要使适用税率变低,
就必须突破高低差别税率所对应税基的临界点,否则一切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规避平台与空白平台,漏洞平台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规避平台比空白平台、漏
洞平台似乎更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而也更具公开性。税法的漏洞与空白以及执法的
漏洞与空白大都是由失误等原因形成,并不是下意识的。税务征管方也最怕纳税人会
抓住这些小辫子。但规避平台中的临界点是立法者意图的体现。要平衡税负、提高效
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没有差别待遇不行,没有临界点的界定将使经济秩序紊乱不
堪。所以说,规避平台使用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3.规避平台的组成部分
因为规避平台建立的基础是临界点,所以其组成分类也以临界点为标准。
临界点可分为税基临界点和优惠临界点两大类。税基临界点的规避平台主要是在
税基减小上做文章;而优惠临界点规避平台则多是为了享受优惠待遇。两类临界点决
定了规避平台的两大组成部分:一是税基临界点的规避;二是优惠临界点的规避。前
者主要有起征点、税率跳跃临界点(如甲乙类卷烟价格的临界点导致税负的巨大差别);
后者主要有时间临界点、人员临界点、优惠对象临界点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