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1-21
为进一步促进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福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加强、聚焦、优化”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就地就近优势,深化财政监管科学管理,以“四个强化”扎实推进财政运行分析评估工作提质增效,助力福建省财政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数字赋能,构建科学分析体系
坚持信息化驱动引领,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地方财政运行分析评估体系,分类监测地方财政运行状况。一是健全监测指标体系。设计运用“可持续性指标+合规性指标+辅助性指标”三类指标体系,量化反映财政收入质量、支出结构、“三保”保障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并根据指标影响程度赋予差异化权重。二是提升数据运用效能。汇集财政部系统和部门推送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海量数据进行清洗规范,建立完善地方财政运行数据库,根据三类指标体系建立数据模型,实现图表自动化生成,动态监控变化,提升分析效率。三是完善分析评估机制。采用“定量+定性”交互式穿透分析,辅以雷达图可视化,完善对全省财政运行的“立体画像”,综合评估地方财政运行状况并确定分值,并将月度分析与季度评价相结合,动态更新不同县区评估等级,做到全面分析、精准研判。
二、强化部门协同,内外联动形成合力
树牢“一盘棋”系统理念,强化内外部协同联动,广泛汇聚多方资源,不断凝聚监管合力。一是完善内部协作机制。坚持财政监管“一盘棋”理念,统筹地方财政运行监控、中央转移支付监管等职责,建立处室间信息共享、线索互通、业务交流机制,握指成拳、同向发力。二是强化外部信息共享。与福建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会商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享数据信息、互通问题情况。着力加强与属地人民银行、海关、统计等部门的横向沟通,拓宽数据信息来源,提高分析预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构建监管联动格局。建立健全与福建省财政厅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通过联合调研、协同核查等方式,聚焦提升收入质量、强化“三保”保障等目标,着力构建纵横联动、协同高效的财政监管“一张网”格局。
三、强化重点分析,完善评估预警机制
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深入剖析指标变化,完善评估预警机制。一是深化重点监测地区分析。在摸清全省(不含厦门)财政收支及“三保”总体情况基础上,依托财政运行分析框架,动态筛选、重点评估,引导基层财政强化管理、兜牢底线。二是深化重点税源企业分析。建立常态化基层对接机制,跟踪分析重点税源企业经济指标变化,深入剖析经济指标与财政指标内在关联,重点研判宏观走势和微观企业经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增强分析前瞻性。三是深化重点领域关联分析。把握财政与经济、金融等领域关系,在财政运行分析中增强经济、金融联动分析,持续关注重点行业对财政收支等的影响,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责任落实,健全监管闭环体系
坚持目标与成果导向,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推动分析成果实现闭环,充分发挥预警纠偏作用。一是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积极宣传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强化地方责任意识,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二是做好基层调查研究。结合线上监控疑点线索,不定期开展重点地区实地调研,倾听基层声音,收集意见建议,共同研究问题成因与解决路径,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助地方纾困解难。三是强化监管成果运用。跟踪财政收入组织情况,定期上报财政运行分析报告,及时形成专题信息、调研报告,为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向有关地区发出监管提示函和意见书,约谈相关负责人,限期进行整改,督促加强管理,完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