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务法规解读 > 正文

税法难点解析:企业所得税难点解析--广告费、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所得税处理

录入时间:2004-11-10

  【中华财税网北京11/10/2004信息】 十三、广告费、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所 得税处理   (一)例:金瑞君安税务师事务所于2001年2月10日接受某股份有限公司 委托,代理2000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企业账面反映1~12月份会计利 润总额600万元。已按33%的所得税率提取并缴纳企业所得税198万元。注册 税务师通过对该公司全年有关账证资料的审查,发现以下问题:   1.销售费用中列支广告费250万元,宣传费21万元。   2.销售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55.5万元。   3.公司按账龄分析法提取坏账准备。有关数据资料如下: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坏账准备年初数分别为20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年末数分别为 30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其中,年末应收账款余额3000万元中包 含本年度发生的关联方应收账款100万元。   4.“应付福利费”科目列支发放给公司员工的工作服,金额18万元。   5.其他资料:该公司1~12月份主营业务收入9000万元,销售折扣与折 让500万元(均在销售发票上注明),其他业务收入1000万元,营业外收入 300万元。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该公司2000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三)解答:   1.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 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 结转;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 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5‰范围内,可据实扣除。   允许税前扣除的宣传费限额=(9000+1000)×5‰=50(万元), 企业实际列支21万元,允许据实扣除。   允许税前扣除的广告费限额=(9000+1000)×2%=20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0-200=50(万元) 2.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直接相关 的业务招待费,在下列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净 额在1500万元及其以下的,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的5‰;全年销售 (营业)收入净额超过1500万元的,不超过该部分的3‰。   计算业务招待费的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包括主营业务收入(扣除销售折扣与 折让)、其他业务收入,但不含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   销售(营业)收入净额=9000-500+1000=9500(万元)   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限额=1500×5‰+(9500-1500)× 3‰=7.50+24=31.5(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5-31.5=24(万元)   3.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对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纳税人, 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年末应收账款包括应收 票据的金额。但对纳税人发生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其他应收款)以及关联方之间 的任何往来账款,均不得提取坏账准备。   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扣除限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不含关联方)+期末应 收票据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不含关联方)+期初应收票据余额)]×5‰ =[(3000-100+200)-(2000+100)]×5‰=5(万元);   本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期末坏账准备余额-期初坏账准备余额=50- 30=20(万元)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5=15(万元)   4.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如企业为雇员配备或提供的工作服、 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可以在计算所得税前扣除。这部分劳保支出应 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8万元。   综上,该公司2000年应纳税所得额=600+50+24+15-18 =671(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671×33%    =221.43(万元)   应补缴所得税=221.43-198    =23.43(万元)   解题指导:由于会计上对坏账准备采用“差额提取”的方法,因此,在年终申报 缴纳所得税时,只能在当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范围内进行调整。如果企业当年度 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提取限额,则按实际提取数在税前扣除, 其差额部分,在以后年度也不得补扣。如果企业当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税法 规定的提取限额,则应当按照其差额部分进行纳税调整。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