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工商税收纳税辅导 > 正文

分税制增强了乡镇财政活力

录入时间:1999-12-27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8/99信息】 1994年,湖南永州市芝山区在全区12个 乡镇开始试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1997年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乡镇分税 制财政体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乡镇理财的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乡镇各项事 业的发展,增强了乡镇财政自我发展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统一;放权让利于乡镇,扩大乡镇收支自主权;按属地 划分收支,按税种划分收入”的原则,以中央、省、市对县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 基础,乡镇辖区内的收入分为三部分,即区级财政固定收入、乡镇财政固定收入、 区与乡镇财政共享收入。区级财政固定收入指乡镇辖区内的东湘桥锰矿等7 家区 级企业上交的各顶税收。区与乡镇财政共享收入包括:农业特产税中的烤、晒烟 税,区与乡镇分享比例,烤烟为3:7,晒烟为5:5;屠宰税、契税、耕地占用税, 比例为4:6;资源税,比例为5:5;土地增值税,比例为5:5。除区级收入和两 级共享收入外,其他各项收入均属乡镇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农业税、烤晒烟税之 外的农业特产税、增值税(25%部分)、营业税、城建税等。乡镇辖区内的各项支 出全部下放给乡镇,包括农林水气象部门事业费、文教卫生事业费、公费医疗经 费、抚恤和社会救济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其它部门事业费及其他支出等。收支 和补贴基数确定以后,国家财政体制如无重大调整,区对乡镇的财政体制、收支 基数将保持稳定不变,新增人员、政策性增资等各种增支一律由乡镇自行解决, 补贴基数从1999年开始逐年递减,减幅5%-10%。   二、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1.收支下放比较彻底,财权与事权基本统一。收入方面:乡镇范围内的企、 事业单位、个人上交的税收基本下放给了乡镇。在乡镇辖区内的20多家区属企业, 未下放的仅四家,而且都是严重亏损、包袱沉重的企业,粮站、农村信用社、营 业所、国营林场、供销社等上交的地方税也全部下放给乡镇。支出方面:各个部 门的支出全部下放,教育、卫生也不例外。在确定收支基数时,充分考虑了各乡 镇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基本保证了乡镇人员工资等正 常运转所需支出。由于收支下放比较彻底,财权与事权基本达到了统一,乡镇既 有压力,又有动力。   2.资金调度比较灵活。为了给乡镇更大的资金调度自主权, 乡镇固定收入 全部缴入乡镇金库,共享收入先入乡镇金库,年终决算时结算,这样既做到了操 作简便,又扩大了乡镇资金调度的自主权。为了保证区财政的利益,农业税全额 上解区金库。在乡镇财政收入中,农业税所占的比重大,一般在60%以上,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从而导致整个收入难以均衡入库。上半年收入很少,8—10 月收 入特别集中。为保证乡镇人员工资的及时发放,1—7月区财政借给乡镇部分调度 资金,再通过农业税入区金库的办法予以扣还。农业税入区金库后,扣除原借调 度资金后,全部下拨给乡镇,并要求乡镇从所下拨的资金中预留一个季度的工资 专户储存。   3.乡镇国库配套,并实现了业务处理电算化。 为适应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 的需要,1997年7月芝山区在12个乡镇全面建立了乡镇国库, 为每个国库配置了 微机及配套设施,实现了国库业务电算化。近两年来,乡镇国库基本做到了收入 及时收缴,支出及时拨付,收支情况正确反映和核算,报表及时、规范、准确报 送。国库的建立和运作,加深了乡镇领导、财税干部对分灶吃饭、分税制财政体 制的理解,为乡镇预算(包括乡镇自筹、统筹资金)资金统管、乡镇财政综合预算 的实行提供了基础。从1998年起,全区就全面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统管,而且全 部进乡镇金库。1999年又在乡镇全面推行了综合财政预算。   4.完善了行政配套措施。为确保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顺利实施, 芝山区 采取了一系列过硬的行政措施:一是区委、区政府提出财政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 的生命线,要求各乡镇切实抓好财政工作;二是各乡镇每年都要和区政府签订财 政收入目标责任书。乡镇书记、乡镇长、常务乡镇长、人大主席各交押金1000元。 任务完成各奖1000元,并退押金,未完成任务的,押金转为罚金,上交区财政, 年终严格奖罚兑现;三是区委、区政府对乡镇实行综合目标考核,取消各部门的 单项考核。在综合考核中财政收入占25%的比重,而且是唯一能够加分的指标。   三、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运行成效   乡镇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稳步实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促进了乡镇理财观念的转变。分税制财政体制明确了乡镇的财权和事权, 把大锅饭改为分灶吃饭,区财政不再包揽乡镇的各项支出,乡镇的收支自己当家 作主,自求平衡,自求发展。这样既给了乡镇动力,又给了压力。乡镇领导都深 深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从而转变了理财观念,由过去的被动理财、消 极理财改为全方位的主动理财、积极理财。“花钱向上要、没钱打报告”的思想 逐步改变,“乡财乡理、乡事乡办”的思想逐步形成。   2.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 乡镇能否完成收入任 务,是能否保证工资发放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为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各乡镇都 采取了过硬措施:一是普通加强、充实了第一线征管力量。并建立了责任制,如 邮亭圩镇1998年初有财政干部22人,镇党委、政府考虑到税收征管点多、面宽, 财政所无法管过来,从政府抽调了29名干部和财政所的同志共同组成财贸组,专 抓财政收入,又明确了85人协助抓财政收入,工资与收入完成情况挂钩。1998年 因未完成任务而被扣工资的有95人,人平扣款2200元。二是强化屠宰税代征管理, 并采取“逐组走访、逐栏查看、逐家登记、逐户建卡、逐季销号、出栏缴税”的 管理办法。三是各财政所在对应税农业特产产品进行清理的基础上,按品目、纳 税人分别建卡,做到了情况清、底子明。四是对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建筑 营业税、投资方向调节税、集贸市场税等进行了专项清理,避免了税收的流失。 随着征管力度的加大,征管措施的逐步完善,财政收入一年上一个台阶,大部分 乡镇连续两年实现收支平衡,基本保证了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稳步发 展。1997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07万元,比上年增加467万元,增长11 %, 其中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75万元,较上年增加148万元,增长6.1 %; 1998年完成5229万元,比上年增加722万元,增长16%, 其中乡镇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完成3152万元,较上年增加579万元,增长22.5%。   3.促进了乡镇各项事业的发展。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行后,乡镇教育、城建、 水利等建设所需的投资都需由乡镇自筹解决。各乡镇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采取多种方法,筹集资金用于学校、城镇和水利建设。据不完全统计, 1994 - 1998年,以上几个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5900万元。邮亭圩新镇、珠山镇狠抓城镇 建设,街道宽广平坦,楼房鳞次栉比;各乡镇的水利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以前极 度缺水的大庆坪,现在大多数地方都能够种上双季稻。   4.促进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实行分税制后,乡镇的增人增支、 政 策性增支都得由乡镇自行解决。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成为乡镇财政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各乡镇都进行了认 真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是预决算制度逐步完善。各乡镇都按照《预算 法》的要求,编制较为规范的预决算,并对支出严加控制,避免支出的随意性和 盲目性。二是财政财务制度逐步健全。1998年珠山镇主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全 镇大的基建项目进行了审查,基建总造价为680万元,通过审计,共核减73万元, 相当于该镇一个半月的工资。三是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乡镇实施分税制后, 应属乡镇的支出下放给了乡镇,这对财力不够壮大的乡镇无疑增添了压力。为了 弥补财力不足,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乡镇逐渐把预算外资金(包括自筹、 统 筹资金)统一纳入了财政管理,1998年都进了国库,真正做到了统筹兼顾。 凼底 乡1997年以前各项资金都集中在各个部门,乡镇财政无法全面、统筹、合理地安 排支出,造成该乡工资发放困难,各方矛盾十分尖锐。因多头付款,个别工程甚 至多付了工程款也未及时发现。1998年在区财政的帮助下,各项资金都集中由乡 财政统一安排,从而保证了工资的按月发放,保证了应缴区财政的各种款项及时 上交。                       (p99120230211)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