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所得税纳税辅导 > 正文

资本成本会计视野中的企业所得税

录入时间:2003-07-09

  【中华财税网北京07/09/2003信息】 一、资本成本会计[C.C.A]的内涵及信 息导向功能   在现行财务会计中,资本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仅限于债务资本成本而 忽略权益成本。实际上,二者共同构成为企业的资金来源,相应地,有必要将权益资 本成本纳入对外报告的范围之中。鉴于此,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安东尼提出 了资本成本会计的理论构想,其核心思想是拓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处延,将企业特定会 计期间的所有成本费用--生产性成本、债务资本成本及权益资本成本进行全面地对外 报告。实务操作中表现为通过设置“利息汇总”账户核算全部资本成本。确认资本成 本时,记入“利息汇总”账产的借方,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贷记“现金”、“应付 利息”、“留存收益”等科目;期末,将“利息汇总”账户所归集的全部资本成本按 一定比例归集到产品对象中。与此同时,传统会计中的“净收益”项目由于扣减了权 益资本成本而得以经济学意义上的还原,即资本成本会计中的“净收益”是企业主 体自身努力所创造的真实利润。   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的提出车富了会计信息内涵,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导向 作用。第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尤指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现行财务会计中, 不同企业由于资本结构的差目,其承担的资本成本,进而净利润也不尽相同--这种 不同从本质上讲是资本成本信息质量弱化所导致的。假定A、B两企业的资产总规模相 同,A的融资大部分来自债务资本,而B的融资主要来自于权益资本,则A当期的资本 成本较高,且全额纳入“财务费用”科目抵扣当期收入:相反,B由于资本成本较低 且净利润中包言了一部分权益资本成本使其“净利润”虚增。这样,二者的报告净收 益(假定其他条件相同)被人为地拉开了距离,使这一会计信息丧失了可比性。而资本 成本会计将权益资本成本纳入报告范围.;消除了资本结构不同给企业之间造成的信 息误差。第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被排除在传统的资本成本之外的权益资本成 本实际上隐含在企业净利润中,即企业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包括两个部分:权益资本成 本和真实的利润。这一处理方法无异于高估了净利润。而资本成本会计所反映的净收 益是企业扣除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之后企业实实在在的创利。   二、从资本成本会计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所得税   ( )现行企业所得税面临着新的挑战。从企业而言,所得税是企业为获取收益而 相应支出的一种费用,即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在税收领域的一种体现和贯彻;从 国家而言,由于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由法律严格界定,所得税的征收便可以随企业 微观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税源,从而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目前,企业 所得税的计征模式为:应纳所得税=应税所得×统一税率;应税所得=收入总额-准 予扣除项目金额;其中,准予扣除项目包括四大类:1、成本;2、费用;3、损失;4、 税金。   从资本成本会计的角度而言,以上这一计征模式,尤其是应税所得的计算受到了 新的挑战。现行所得税中的“所得”,从本质上讲,是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产物(尽 管会计准则和税法在某些特定项目的处理上有严格的区别),即以当期的收入扣减相 应的支出项目。债务资本成本通过“财务费用。作为一项期间费用抵扣收入,最终纳 入“应税所得”的核算范畴,而权益资本成本却作为净收益的一部分而排除在外,从 而使税前所得虚增。这种“增加”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扩大了国家的税源,而事实并非 如此。首先,如前文所述,企业所得税是国家进行利益调节的一个杠杆,由于不同行 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若仅将债务资本成本作为。准予扣除 项目。纳入应纳税所得的核算而忽略权益资本成本,则将造成经营规模、经营效率等 内在要素基本相同的企业由于资本结构的差目而承坦不同的赋税,税收的公平性原则 受到质疑。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现行的操作模式将严重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使所 得税丧失利益调节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所得税的纳税额 度而大量采用债务融资、排斥权益融资,最终使自身陷入了潜在财务危机的境地。而 财务危机程度的上升无形中导致企业的‘精心。谋取的净利润成为无源之水。其次, 在有效金融市场上。资本成本代表着金融市场的一般预期收益水平,标示着企业的市 场地位,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将权益资本成本排除在外的“所 得”却掩盖了资源配置的真实情况,使税收这一宏观调控方式的效率弱化。从全社会 范围来看,资源的非合理性配置降低了微观经济的运行效率,税源的扩大也从无谈起。   (二)从资本成本会计的角度重新安排设计“应税所得”和“应纳税额。。未来的 企业将置身于一个金融社会之中,企业的投资、融资等理财活动都离不开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资本成本会计、企业所得税三者之间存在着共生互动性。资本成本会计为 金融市场的发育、完善提供了信息支撑,其信息的相关性是金融市场正常运行和资源 有效的必要前提;反之,金融市场为资本成本会计的推行提供了土壤。这是金融市场 与资本成本会计的互动性。此外,二者共同弥补了现行企业所得税中的不尽完善之处, 剔除“应税所得”中的水份,使。所得”更贴近于企业真实的收益水平,也为公平 赋税提供了一个外在约束力。鉴于此,笔者试以金融市场为背景,从资本成本会计的 角度重新安排。   现行所得税中,债务资本成本通过“财务费用”纳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承 袭安东尼的观点,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可共同通过“利息汇总”归集,期末 再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即:借:利息汇总;贷:银行存款--债务资本成 本、贷:留存收益--权益资本成本。对此,可将“利息汇总”项目视同“财务费用” 项目的处理方法,纳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中的第二项“费用”之中。假定“准予 扣除项目”中其他的三项既定,则新的应税所得可表达为:   应税所得=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收入总额-利息汇总=收入总额-( 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   同理: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税率   以上这一计征模式的积极意义在于:1、激励企业面向金融市场,通过对比金融 市场的一般盈利水平客观衡量自身的收益质量及创利能力。高质量的收入或所得使企 业所得税的征收质量得以全面提升,促进企业提高筹资、投资及营运的效率,从而间 接地扩大了税源。2、从主体观念出发对相关者的利益予以更为公正合理的评价。根 据主体观念,会计主体被看成是一个独立于所有者的实体,有其自己独立的利益,即 通过自身努力所创造的真实净利润。这是所有者剩余索取权不应“涉足”的领域--他 们的权利在于对留存收益的要求。而在现行的所有权观念中,将留存收益和真实净利 润均纳入“净利润”由所有者单方受益。因此,推行上述所得税计征模式能还主体真 正的权利。换言之,对主体权益的认可和落实是最大限度激励代理人(受托责任人)为 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的一个外在因素。   三、会计收益、税收所得向经济增加值[E.V.A]的回归   现行财务会计程序中的净收益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净利润两部分。将权益资 本成本扣留在净收益中,虚增了企业的净利润。资本成本会计还原了净利润的真实面 目,使会计净利润这一信息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同时,净权益资本成本归入 应税所得的低扣项目,使税收中的“所得”概念更为真实地反映企业“所费”与“所 得”的内在关系,鼓励企业为增加所得优化筹资效率,否则将承坦较高的资本成本。 上述“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与当前经济学界所推崇的经济增加值[E.V.A]指 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经济增加值即息税前盈余与全部资本成本之差。而目仅当EVA >0,企业才真正创造了价值:当EVA=0,则可获得金融市场一般预期收益,仅补偿 资本成本而无任何创利;当EVA<O,则得不偿失。EVA与前述的主体观念符合当前的 “弱化股权,强化主体权益”的大趋势。不难看出,“会计收益”、“应税所得”这 些传统概念向EVA的回归正是企业主体主动、而非被动地创造价值、扩大税源的实质 所在。 (h 2003 06 022 13)(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