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案例 > 正文

新经理人税务筹划手册:利用税负转嫁进行税收筹划的技巧——税负转嫁的基本操作方法

录入时间:2003-07-15

  【中华财税网北京07/15/2003信息】 三、税负转嫁的基本操作方法   税负转嫁方法很多,在不同国家纳税人都会根据本国的特点和自身所处的地位及 纳税身份,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从表面上或从基本形式上看,转嫁税 负的招数就是那么多,但事实上,每个纳税人转嫁税负的方法都不同。我们认为凡是 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要成功地实现税负转嫁,必须掌握与之相关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我国情况,并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税同转嫁一般有以下几种:   1.成本转嫁法   成本转嫁法是根据产品成本状况掌握和进行税负转嫁的方法。成本是生产经营者 为从事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做的各种预先支付和投入费用的总和,一般有三种形态, 即固定成本、递增成本和递减成本。固定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随产品产量增减 变化而变动的费用和损耗,例如机器设备、固定资产无形磨损和部分有形损耗等。递 增成本是成本随产品产量和经营范围扩大而增加的费用和损耗,如生产产品的原材料、 服务范围扩大后人员及设备的相应增加等。递减成本则与递增成本相反,是指那些 产品及经营成本随经营扩大和服务范围的扩展而减少费用和损耗的项目,如节约和提 高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造成单位产品生产经营费用的减少和降低等。从税负转 嫁程度来看,不同成本种类产生的税负转嫁方式及转嫁程度不同。    (1)固定成本与税负转嫁。由于这类商品成本不随生产产量的多寡而增加单位成 本,因此在市场要求无变化条件下,所有该产品承担的税款都有可能转移给购买者或 消费者,即税款可以加入价格,实行前转。比如骨灰盒,由于人们不会因其价格是否 包括了税款而多买或少买,这种商品完全可以实现税负转嫁。有一点应该引起注意, 即成本固定且市场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它的市场容量总是一定的,扩大或缩小的情 况并不多见,因此生产经营者只能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决非人们主观上想从事这种生 产经营活动就能实现的。    (2)递增成本与税负转嫁。这部分商品中税负的转嫁程度要小于纳税人实际纳税 额,因为这种商品的单位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课税后商品价格提高,为维持销 路,只好减产以求降低产品成本,这样税款就不能全部转嫁出去,至多只能转移出去 一部分。   如1979年以后我国杂牌自行车曾一度充斥市场,然而由于这些杂牌自行车生产厂 家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其成本高于国家名牌自行车,而且这种较高的成本还 随产量的增加而增长,随着这些厂家的盲目生产,高额成本和税负压得他们抬不起头, 只好提高产品价格,结果造成更为严重的积压,最终不得不依靠提高名牌自行车的 售价,抵消杂牌车的高价形成的市场无需求局面,尽管如此,这些厂家仍然不得不承 受一部分本应属于消费者或购买者所承担的消费税。   可见,对于产品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长的生产经营者来说,若不想办法降低成本 递增这一趋势,税负转嫁是难以实现的。   (3)递减成本与税负转嫁。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在一定情况下随数量增多和规模扩 大而减少,单位产品所承受的税负分摊额也就减少,因此税负全部(或部分)转移出去 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即随着产品生产数量和规模的 增大,客观上要求降低产品价格的呼声也就增大了,生产经营者为了保证自己的竞争 优势,也会适当调低其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但就一般情况来说,这种价格降低的程 度不会大于税负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下降程度,即生产经营者在产品价格调低后,仍 会把有关税收转移给自己商品的购买者,甚至还可以获得多于税额的价格利益。   2.税基转嫁法   税基宽窄转嫁法是根据课税范围的大小、宽窄实行的不同税收转移方法。一般来 说,在课税范围较广的情况下,正面、直接的税负转移就要容易些,称为积极的税负 转移。而在课税范围较窄时,直接地进行税负转移便会遇到强有力的阻碍,纳税人不 得不寻找间接转移方法,称为消极的税负转移。   从事积极的税负转移的具体情况是,所征税种遍及某一大类商品而不是某一种商 品,例如对生产、经营汽车、烟酒、农作物等征的税。这些对大类商品普遍适用的税 种实际上忽略了具体不同产品的生产经营状况,忽略不同产品承受税负和转移税负的 能力,因而为生产经营者转移税负创造了条件。   在市场价格充分显示供求需要变化的条件下,生产经营者根据市场信号进行产品 品种调整,就完全可以实现有效税负转移。   以汽车生产来说,汽车品种很多,对一个汽车生产厂家来说,它的产品品种也不 会仅限于一种,当其生产所有品种汽车适用于同一税率的情况下,它完全可以把绝大 多数财力、物力、人力集中于市场上好销售的汽车生产。同理,汽车商店也会这样做。 这样该生产厂家及经营商店总会处于设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状况中,它的产品总是维 持其大多数的适销对路,因此保证他们承受的税负部分甚至全部都可转移出去。   对烟酒征收统一税也会产生同样效果,以酒为例,酒分为白酒、色酒、果料酒、 啤酒等多种,若再细分,还可分出更多种,酒的市场变化有其特有的规律,生产经营 厂家掌握这些规律,其产品销售就可保持良好的势头,税负转移也就容易,反之就困 难。事实上,凡是征收范围广的税种(除直接税外),在某种意义上等于没有征税,因 为它并没有影响市场选择的条件,也没有影响需求程度,只是在同类商品价格上增加 了一个金额相等的附加值。企业之间原有的竞争格局没有改变,只要生产经营者依旧 按照市场供求规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它们的生产经营成果仍会被消费者承认,成本 及各项费用仍会得到补偿,税负也会转移。   从事消极税负转移的情况与从事积极税负转移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在仅对某一 种类商品中某一商品开征特定税种时,直接意义上的税负转移就难以实现,因为这时 的税负承担者很具体,无法进行合法偷换,比如茶和咖啡同属饮料,如果课税于茶而 免税于咖啡,当茶价上涨时,饮茶者改饮咖啡,茶的消费减少,这时茶商如想把税款 加在茶价上去进行转移就很困难。惟一选择就是进行消极抵制办法,即改变生产经营 方向,从事茶叶替代品——咖啡的生产和经营。   4.资本劳动力的鉴别运用法   这是一种根据资本和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分别确定税负转移的方法。资本和劳动力 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产品生产经营中的成本高低,而且资本和劳动力不管怎 样结合都对未来的一些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会使产业 部门形成这样两大类别:即资本密集行业和劳动密集行业。   资本密集行业是指资本投入较多,对资本依赖较强的行业。在这一行业内,有两 个与税负转嫁发生不同关系的部分,一部分是资本投入后固定或难以移动的,这部分 资本投入产生的产品的供给弹性不很大,税负转嫁较为困难;另一部分是资本投入后 可以流动且阻滞少的产品生产,这部分产品生产的供给弹性通常较大,较易于实现税 负转嫁。   如对大型工业母机模具生产的投入,需要巨额货币资本,这种投入常常是固定或 难以移动的,而制成之后的产品供给弹性不可能很大,除了它所发生的费用可能部分 (也可能是全部)转移外,有关税负是难以转让给他人的,除非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成 负。事实上,许多国家对大型工业母机模具的生产都给予一定的税收照顾,其原因主 要是这种生产所承担的税收难以转移,而给生产制造者造成较重的负担。与这种情况 相反的是对彩色照片扩印设备的资本投入,这种投入所需资本量也不少,每套进口扩 印设备达几十万美元,但这种资本投入的明显特点是可流动作业,阻滞性少,产品的 供给弹性大,税负容易转移。可见,同是资本密集行业,而具体投入方向和部分的差 异却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后果。   劳动密集行业与资本密集行业不同,它是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投入甚少的行 业,在这一行业内,劳动力费用是生产产品的主要成本,例如刺绣、服装加工、采集 等。   从税负转嫁角度来看,劳动密集产品也有两个基本类别,一类是劳动力难以转移 或转移阻滞过多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供给弹性不会很大,因而税负转嫁的可能性 就小。如北方农民冬季取暖用的烟筒以及农村农田基本建设中使用的大量劳动力的投 入,这些生产中的劳动力费用很难转移(不是指某些劳动者不能转移,而是指它必须 保持一定的劳动力量),供给弹性甚小,税负转移也很困难,在我国这些行业多是享 受减免税照顾的。另一类是劳动力容易转移且阻滞甚少的产品生产,这类产品生产虽 然也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但其供给弹性很大,税负容易转嫁。比如刺绣生产,这种 产品需要的劳动力是很多的,且供给弹性很大,价格越高,生产人越多,产品的收藏 价值和欣赏价值也就越高,对生产经营者来说,这种产品承受的税负十分容易地转移 给了消费者和购买者。   5.根据税收粘滞性进行税负转嫁   税收粘滞性是指谁纳税,税负就由谁负担的倾向。在商品社会中,税收粘滞性具 有相当普遍的特征。例如普通娱乐用品,供需双方弹性都很大,价格又往往随弹性而 改变,从而使税负的承担者也不断变动。税收具有粘滞性并非说所有税收都有粘滞性。 即使所有具备粘滞性特征的税收,其粘滞程度也不相同,粘滞性最强的是所得税等 直接税种,间接税因税种不同而粘滞性不同。通常情况是,税收粘滞性大,税负转嫁 较困难;税收粘滞性小,转嫁就比较容易,这个道理和前面所说的直接与间接税转嫁 的理由相似。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