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理人税务筹划手册:企业外币业务的所得税筹划技巧——外币报表的税收筹划技巧
录入时间:2003-07-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7/03/2003信息】 三、外币报表的税收筹划技巧
(一)税收筹划原理
在外币报表折算过程中,最关键的是采用正确的折算政策。而区别不同折算方法
的标志,是在于其不同折算汇率的选用。由于汇率变化不定和选用不同,使外币报表
折算产生了多种方法。采用的折算方法不同,不仅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上有关资产和负
债项目列示的金额,而且也会影响到损益表中损益的正确计算。实践中,常用的有流
动与非流动性法、货币与非货币性法、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四种,还有一些派生出来
的混合方法。
1.流动与非流动性法
流动与非流动性法是将外币财务报表项目按流动性态划分为流动性项目和非流动
性项目,并对不同项目分别采用不同汇率进行折算的一种方法。在流动与非流动性法
下,对所有流动性资产和负债项目按编表日现时汇率折算。损益表中属于资产折旧或
摊销的费用项目按相关资产取得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按期内平均
汇率折算。
2.货币与非货币性法
货币与非货币性法是指将外币财务报表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
货币性项目,并分别采用不同汇率进行折算的一种方法。其中,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
拥有的货币以及可以按照固定金额收取的债权和履行的债务等项目,包括货币性资产
和货币性负债项目,而非货币性项目包括非货币资产项目和在未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
的债务等。在折算外币财务报表时,凡货币性项目均按编表日现时汇率折算,凡非货
币性项目则均按资产取得或负债形成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收入、费用项目的折算同
于前述的流动与非流动性法。
3.现行汇率法
现行汇率法是指将列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外币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都按编表日的
现行汇率这个单一汇率进行折算的方法。对于收入和费用等损益类项目,从理论上就
应按确认这些项目的现行汇率折算,但为了简化起见,基于企业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
折算。这种方法处理简便,实际是对所有外币报表项目,均乘上一个常数,而一般只
有企业的实收资本仍按资本投入日之当日汇率折算,因为资本投入具有一次性的性质,
而且按历史汇率折算投资者的投入资本数,便于反映其真实投资。
4.时态法
时态法是指依据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价时间,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或历史汇率进行
折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折算后的报表应当保持资产、负债在于公司原报
表中的计量基础。它的理论根据是:外币报表折算的过程,实际上是将以外币表述的
报表转换成另一种货币单位重新表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应改变其计量单位,而
不应改变其计量属性或计量基础。为了保持各资产负债项目的计量基础,对各项目应
按各自的计量所属日期的汇率进行折算。
在时态法下,要求将外币报表中的各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资产或负债项
目,不论其流动性状况,也不论其货币性状况,只要其是按现行交易价格或按未来交
易价格计价的,都应按照报表折算日(期末)的现行汇率来折算。而其他所有按过去交
易价格(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则均应按资产取得时和负债发生时的历史
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总是按投资日的历史汇率折算,而留存收益仍为折算的平均数。
对损益类项目中收入和费用项目的折算,应按照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汇率折算,但对
经常大量且均衡发生的收入和费用,也可以用简单平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至于费
用中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当然应按取得有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销
售成本则应在对期初存货、本期购货和期末存货进行区别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适当的
汇率折算。对于期末存货中按现行购销价格记录的应按现行汇率折算,如按历史成本
计价的存货,则应按取得时的历史汇率折算。
(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6-68]
北京X机械总公司在美国纽约设有一子公司X公司,用美元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
假定X公司2000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如表6-41和表6-42的第一行所示,假定的
有关汇率资料如下(US $100:RMB):
(1)2000年12月31日现行汇率813.40;
(2)2000年平均汇率784.30;
(3)资本投入日汇率804.50;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日汇率768.60;
(5)固定资产购置日汇率760.80;
(6)无形资产购入日汇率782.40;
(7)长期借款取得日汇率800.50;
(8)应付债券发行日汇率812.20。
根据以上资料,用以上四种折算方法的资产负债表结果如表6-40,损益表结果如
表6-41所示。
表6-40 资产负债表折算结果比较表 单位:元
项 目 美元金额 现行汇率法 流动与非流动法 货币与非货币法 时态法
货币资金 50000 406700 406700 406700 406700
应收账款 40000 325360 325360 325360 325360
存货(市价) 70000 569380 569380 549010 569380
固定资产原价 300000 2400200 2282400 2282400 2282400
折旧 100000 813400 760800 760800 760800
净值 200000 1626800 1521600 1521600 1521600
无形资产 40000 325360 312960 312960 312960
合计 400000 3253600 3136020 3115630 3136020
短期借款 100000 813400 813400 813400 813400
应付账款 20000 162680 162680 162680 162680
长期借款 50000 406700 400250 406700 406700
应付债券 60000 488040 487320 488040 488040
实收资本 100000 804500 804500 804500 804500
未分配利润 70000 550290 467870 440310 460700
递延折算损益 27990
合计 400000 3253600 3136020 3115630 3136020
表6-41 损益表折算结果比较表 单位:元
项 目 美元金额 现行汇率法 流动与非流动法 货币与非货币法 时态法
销售收入 400000 3137200 3137200 3137200 3137200
销售成本 200000 1568600 1684510 1729880 1684510
销售费用 13000 101959 101959 101959 101959
管理费用 12000 94116 92941 92940 92941
财务费用 25000 196075 196075 196075 196075
折算损益 29315 48625 26145
税前利润 150000 1176450 1091030 1064970 1087860
所得税(15%) 22500 176467.5 163654.5 159545.5 163179
税后利润 127500 999982.5 927375.5 905224.5 924681
加:期初未分配
利润 10000 75000 78000 76500 74000
威:已分配利润30000 230580 230580 230580 230580
期末未分配利润107500 847402.5 774795.5 751144.5 768101
(三)结论与启示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从而引起企业
所得利润不同,进而影响企业所交纳税款的多少。因此作为财务主管应充分考虑这种
因素对企业纳税款的影响,选择有利于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
看出,采用“货币与非货币法”时会计核算出的税前利润最少,其次是时态法,最多
的税前利润属于“现行汇率法”,税款为1176450元,它与最少的税前利润额1064970
元相差111480元,按33%税率计算,避税额为36788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