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案例 > 正文

经理人税务筹划手册:无形资产摊销的税收筹划技巧——典型案例分析

录入时间:2003-06-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6/30/2003信息】 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6-34]   珠海C电子公司用10000元购入微电机专利,预计使用10年,那么摊销率为:第1 年1/10,第2年2/10,……第10年10/10。   第1年摊销额=10000×1十10=1000(元)   第2年摊销额=9000×2十10=1800(元)   第3年摊销额=7200×3十10=2160(元)   第4年摊销额=5040×4十10=2016(元)   第5年摊销额=3024×5十10=1512(元)   第6年摊销额=1512×6十10=907.2(元)   第7年摊销额=604.8×7十10=423.36(元)   第8年摊销额=181.44×8十10=145.15(元)   第9年摊销额=36.29×9十10=32.66(元)   第10年摊销额=3.63×10十10=3.63(元)   分析指导:   从这一方法可以看出,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其摊销额呈曲线形,基本符合无形资产 使用时收益的情况。   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简单法下,摊销方法的不同虽然会对摊销期内各期的成 本、收益和税款造成影响,但就整个摊销期而言,企业的成本、收益和税款是相同的。   然而,从现值法的角度来考虑,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年份越靠前的贴现系数越大, 如果摊销额集中在前几年的话,则摊入成本或费用的现值总额也就越大,相应的收 益和税款的现值总额就越小,而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就越多,充分体现了企业合理避税 的理念。   下面继续案例6-34来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6-35]   假定贴现率为10%,则:   1.直线摊销法   每期摊销额=10000/10=1000(元)   各期摊销的现值之和=1000×6.145=6145(元)   2.等差数列余额递减法   第1年摊销额=10000×1/10=1000(元)   第2年摊销额=9000×2/10=1800(元)   第3年摊销额=7200×3/10=2160(元)   第4年摊销额=5040×4/10=2016(元)   第5年摊销额=3024×5/10=1512(元)   第6年摊销额=1512×6/10=907.20(元)   第7年摊销额=604.80×7/10=423.36(元)   第8年摊销额=181.44×8/10=145.15(元)   第9年摊销额=26.29×9/10=32.66(元)   第10年摊销额=3.63×10/10=3.63(元)   各期摊销额的现值之和=1000×0.909十1800×0.826十2160×              0.751十2016×0.683十1512×0.621              十907.2×0.564十423.36×0.513十              145.15×0.467十32.66×0.424十3.63              ×0.386=7145.72(元)   两种方法的差额=7145.72-6145=1000.72(元)   三、结论与启示   在现值法下,采用直线法摊销与等差数列余额递减法相比,在上例中要少摊入 1000.72元。因此选择等差数列余额递减法进行摊销,有利于企业合理避税。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