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案例 > 正文

税收筹划不是“万能胶”

录入时间:2003-06-20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0/2003信息】 近年来,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得到了很大 发展。税收筹划在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全社会纳税意识、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经济行为,税 收筹划同其他经济行为一样,在日益变化的宏观政策、微观政策和企业内外经营环境 下,也面临和存在着一定风险。   一、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政策选择风险。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税收政策,企业在追求纳税成本 最低时不一定能使企业整体利益最佳。在企业对未来的整体利益无法有效的评估时, 就承担着政策选择使纳税成本和整体利益配比“次优”的风险。例如企业在税负低的 地区建立子公司,当调用子公司资金时,由于该地区对资金的严格管制,只能通过产 品转移定价的方式转移资金,从而使纳税成本和整体利益的配比不能达到最佳。另外,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反避税政策,税收筹划如果忽视了对一国或多国反避税政策的 比较研究,就会成为钻税法漏洞的“避税筹划”而蒙受损失。   2.项目选择风险。在设立、重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和股利分配等中,不 同项目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纳税结果。纳税成本最低的项目,不一定是收益或机会最 大的项目;收益或机会最大的项目,纳税成本却不一定最低,这也存在着选择“次优” 化的问题。例如,企业选择经营某种产品,其纳税成本最低,但预期收益却不算很 高。在税收筹划中,企业的项目决策行为往往可能因为选择“次优”化而发生“扭曲”。   3.政策变化风险。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政策的变化。 政策的时效性和变动的不定期性使企业的税收筹划,特别是长期税收筹划产生一定风 险。如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政府改变了欢迎外国投资者向加拿大石油部门投资的政策, 降低了国外投资者石油部门比重并取消了一些优惠政策,使许多事先未料到加拿大 石油投资政策会发生变化的税收筹划也因此而失败。   4.筹划条件风险。税收筹划条件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筹划技术手段、筹 划时机的选择和筹划时间跨度的确定等。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税收筹划人员的素质 不高,遭受税收处罚和筹划方案选择的风险就高。同时,在税收筹划中运用何种技术 手段也很重要。另外,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的谋划过程,因此要 充分考虑税收时机和筹划时间跨度的选择,推迟或提前、拉长或缩短都可能影响筹划 效果甚至导致筹划失败。   二、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同税收筹划本身一样,是税收筹划人员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建议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   1.丰富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税收知识,增强税收筹划意识。 企业领导的支持是税收筹划方案成功的前提,而且税收筹划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也涉及到供应、生产、销售、技术等其他部门。因此,对企业领导、财务人员和其 他相关人员税收筹划意识的培养,是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保证。需要注意的是, 加果企业没有进行税收筹划的实力和经验,就应该聘任专门的税务顾问或税务筹划师 来指导企业的工作。   2.要关注政策和政策的时效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即使同 一国家和地区,税收政策也会发生变化。应对比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并有效 地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筹划方案进行筹划。另外,企业也要关注政 策的时效性,提高对未来政策的预测能力,并增强对原有政策运用的紧迫感。在政策 变化后,适时修改原来的筹划方案。   3.减少税收稽查和税收处罚风险。纳税人如果账目清楚,申报及时,纳税额保 持相对意义上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受稽查和处罚的风险较小。反之,便很有可能 受到征管部门的稽查和处罚。这便会导致企业的相关成本增加,减少税收筹划的收益, 使企业在竞争中降低优势。   4.选择适当的筹划研究法。筹划研究方法除了可按经营及财务决策活动(如筹资、 投资、跨国经营等)划分以外,还可以按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 等)和按行业(如高新技术行业、金融行业、建筑行业等)划分。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优 点和缺点,因此纳税人不能仅限于使用一种方法,而应该是以某种筹划为主,同时考 虑其他的筹划方法,使筹划方案在最大限度上具有可行性。   5.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税收筹划包括免税、减税、税率差异、分割、扣除、 抵免、延期纳税、退税等多种技术手段。在筹划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 下药”,而不能不恰当地使用。特别应注意的是,若要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税收筹 划技术,应该注意这些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给企业造成损 失。   6.注意筹划时机的选择。税收筹划的前瞻性决定了税收筹划时机十分重要,有 时需要在企业设立时筹划,有时需要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期间,有时需要在企业破产 清算时进行,筹划时机的选择,往往决定筹划效果。   7.全面评价筹划方案。好的税收筹划方案并非是纳税成本最低,而是经济效益 最高。应注意以下因素的影响:①不能仅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 体税负的轻重;②应该关注非税收因素的影响,如与筹划方案相联系的政府规费、运 输费用等的增加或减少;③筹划方案的可操作性;④筹划方案与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 利益的协调程度等。只有全面评价企业的筹划方案,才能使企业税收筹划的成本利益 比最大,达到筹划的预期目标。   三、案例分析:筹划方案的风险量化和方案的选择   税收筹划除了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外,多数情况下还要考虑其风险价值(因冒 风险而获取的额外报酬)。风险的衡量,需要使用概率和统计方法。概率的测定有两 种:一种是客观概率,是指根据大量历史的实际数据推算出来的概率;另一种是主观 概率,是在没有大量实际资料的情况下,人们根据有限资料和经验合理估计的。在计 算中,我们一般采用标准差或标准离差率来反映风险程度,而以风险调整后的期望值 作为风险价值。举例说明如下:   一个跨国纳税人的所得税税收筹划方安如下: 方案       方案1       方案2 节减所得税 100  120  150  100  140  180 主观概率 30% 50% 20% 30% 60% 10%   本跨国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其目标节额S为100万,目标节 税率S为10%,无风险节税额F为60万,无风险节税率f为6%。 ①节税期望值:E1=100×0.3+120×0.5+150×0.2=120(万元)        E2=100×0.3+140×0.6+180×0.1=132(万元) ②标准离差:q1=[(100-120)2×0.3+(120-120)2×0.5+ (150-120)2×0.2] 开平方=17.32万元       q2=[(100-120)2×0.3+(140-120)2×0.6+ (180-120)2×0.1] 开平方=26.83万元 ③标准离差率(风险程度):V1=q1/E1=17.32/120=14.43%             V2=q2/E2=26.83/132=20.33% ④风险节税系数:b1=(10%-6%)/14.43%=27.72%         b2=(10%-6%)/20.33%=19.68% ⑤风险节税率:s1=27.72%×14.43%=4%       s2=19.68%×20.33%=4% ⑥风险节税额(风险价值):   S1=120×4%(6%+4%)=48万元   S2=132×4%(6%+4%)=52.8万元⑦考虑风险的最低节税额:   minS1=60+48=108万元   minS2=60+52.8=112.8万元   两个方案的期望节税额和考虑风险的最低节税额都超过目标税额,均可以选用。 方案1的风险价值小,但风险程度也小;方案2的风险价值大,但风险程度也高。选择 哪个方案往往取决于纳税筹划决策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一般来讲稳健型的决策人员 倾向于选择方案1而愿冒风险的决策人员倾向于选择方案2。   对此案例,我们做出如下补充说明:   1.如果概率为客观概率,也即表明风险是确定的,则只需比较期望值即可做出 选择。   2.如果节税期望相同,则算出标准差后可做出选择,标准差小的方案风险小。   3.如果方案是跨数年的,那么需要把期望值按一定贴现率折算成净现值来比较 选择。 (k20030305112)(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