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案例 > 正文

新经理人税务筹划手册:拆借资金的税收筹划技巧——典型案例分析

录入时间:2003-06-23

  【中华财税网北京06/23/2003信息】 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4-21]   企业甲与企业乙为合法节税,以相互融资的形式相互提供资金。甲为乙提供1000 万元,乙为甲提供1000万元资金,双方分别按10年每年提供100万元资金并以此计息。 甲的投资回收期为10年,乙的回收期为8年, 甲向乙收取的融资利息为年息31.25%, 乙向甲收取的为25%,甲10年中平均赢利100%,乙的8年中平均赢利为100%,甲乙 均适用表4-14所得税税率表。   表4-14所得税税率表   利润额/万元       适用税率/%   10以下            15   10-30            30   30-70            50   70以上           75   企业甲在未付息前纳税额:   (1000/10-70)×75%十(70-30)×50%十(30-10)×30%十10×15%=50(万元)   税负为:(50/100)×100%=50%   企业甲付息后纳税额:   (1000/10-100×25%一70)×75%十(70-30)×50%十(30-1O)×30%十10×15% =31.25(万元)   税负为:(31.25/75)×100%=41.67%   甲从乙得到融资利息收入纳税额为(利息、股息按15%纳税):   31.25×15%=4.6875(万元)   企业乙未付息纳税额为:   (1000/8-70)×75%十 (70-30)×50%十 (30一10) ×30%十10×15%=68.75( 万元)   税负为:(68.75/125)×100%=5%   乙付息后应纳税额为:   (1000/8-100×31.25%一70) ×75%十(70-30)×50%十(30-10)×30%十10× 15%=45.3125(万元)   税负为:(45.3125/93.25)×100%=48.6%   乙从甲得到利息收入的纳税额为:   25×15%=3.75(万元)   将企业甲乙分别付息,收息后利润收入及纳税额做一调整,甲、乙的税负、纳税 额、利润分别为:   甲的调整利润:100-31.25十25=93.75(万元)   纳税额:31.25+4.6875=35.9375(万元)   税后利润额为:93.75-35.9375=57.8125(万元)   税负为:(35.9375/93.75)×100%=38.33%   与未付息前(即全部投资都由自己筹集时)多留利润:   57.8125-50=7.8125(万元)   少纳税额:50-35.9375=14.0625(万元)   减少税负:[(50%一38.33%)/50%]×100%=23.36%   乙调整后利润为:125十31.25-25=131.25(万元)   纳税额为:45.3125十3.75=49.0625(万元)   税后利润额为:131.25-49.0625=82.1875(万元)   税负为:(49.0625/131.25)×100%=37.38%   与未付息前(即全部投资自己筹集时)多留利润:   82.1875-68.75=13.4375(万元)   少纳税额:68.75-49.0625=19.6875(万元)   减少税负:[(55%一37.38%)/55%]×100%=32.04%   显然,企业间拆借资金效果好于全靠自己筹资,也好于向金融机构贷款。这样, 不仅使税后利润相对增加,也使绝对额增加,不仅使纳税额和税负相对减少,也使之 绝对值减少。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