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 正文

多次分项 个人捐赠有学问

录入时间:2003-09-12

  【中华财税网北京09/12/2003信息】 仔细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政策,我 们发现,捐赠扣除的筹划还是有不少“文章”可做的。 一、分次捐赠对于不能全额扣除的捐赠,法律规定是在当期收入的30%以内扣除。 假如纳税人在捐赠额一定的情况下,分次进行捐赠,则可以扩大扣除额,减少应纳税 额,保证自己的净收益增多。 例如,柳先生某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7000元,本月对外捐赠3000元。则: 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为:(7000-800)×30%=1860(元); 本月应纳税额=(7000-800-1860)×15%-125=526(元); 若次月工薪收入仍为7000元,按规定,次月应纳税额=(7000-800)×20%-375 =865(元); 如果柳先生改变做法,在本月捐赠1860元,剩余1140元安排在次月捐赠。 那么:次月应纳税额=(7000-800-1140)×15%-125=634(元)。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捐3000元,但税负不同。采用第二种方法,降 低税负231元(865-634),从而使净收益增加231元。 二、分项捐赠如果纳税人本期取得收入属于不同的应税项目,如工资薪金收入、 稿酬收入、偶然收入、财产租赁收入等等,那么,允许扣除多少就看你如何对捐赠额 进行划分了。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因此,在计算捐赠扣除时,属哪项所得捐赠 的,就应从哪项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捐赠款项,然后按适用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计算捐赠扣除额时,纳税人应将捐赠额分散在各个应税所得项目之中,其目的 是最大限度地享受税前扣除。 例如:吴女士2001年1月份取得各项收入22600元,其中,工资薪金收入4200元, 福利彩票中奖收入12600元,稿酬收入5200元。该月对外捐赠6000元,应纳税额计算如 下: 如果不分项捐赠,只以工资捐赠,那么扣除额最小的是1020元,三项所得应纳税 额为: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4200-800-1020)×15%-125=232(元); 偶然所得扣除额:12600×30%=3780(元); 稿酬所得扣除额:5200×(1-20%)×30%=1248(元); 2.计算各项所得应纳税额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4200-800-1020)×15%-125=232(元);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12600-3780)×20%=1764(元); 稿酬所得应纳税额=(5200×(1-20%)-1248]×20%×(1-30%)=2912×20% ×70%=407.68(元); 本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232+1764+407. 68=2403.68(元)。 通过以上捐赠额的适当划分,其捐赠额已得到充分扣除,税款可以减少930多元。 (be 2003 09 08 007 13)(1)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