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估
录入时间:2003-04-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4/03/2003信息】 近几年税收筹划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
热点话题,相关的书籍、文章也层出不穷,但它们的论述一般只涉及税收筹划的概念、
意义,税收筹划与偷税及避税的关系,税收筹划的策略与方法等,而对于税收筹划
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绩效评估却鲜有论及。因此.本文将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什么是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估
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估是指以税收筹划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为对象,通过对影响、
反映税收筹划质量的各要素的总结和分析,判断税收筹划是否实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
动。在实际操作中,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估一般分为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两个层次。前
者是在税收筹划过程中进行,是对筹划方案执行情况与筹划目标的差异的及时获取和
及时处理,是一种动态评估,属于事中控制;后者是在期末对税收筹划决策目标完成
情况的分析、评价和预测,是一种综合评估,属于事后控制。
为什么要进行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估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制定一项明智的决策一般有五个步骤(如下图所示):
(1)决策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2)实现目标有多少种不同的途径?(3)实现目标的最佳
途径是什么?(4)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5)目标实现程度如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确立目标→考虑可→选择最→实施方案
↑ 选择方案 佳方案 |
| 第五步 |
—— 反馈信息←—————
相应地,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一项纳税决策,也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1)税收
筹划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2)实现该目标有几种筹划方案;(3)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4)实施该方案;(5)对该方案进行绩效评估。
如果把上述的税收筹划决策过程看作一种动态的循环,那么处于最后一个步骤的
绩效评估则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既是本次循环的结束,又连接着下次循环的开
始。绩效评估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税收筹划方案的执行中,通过绩效评
估的及时反馈与相应调控,能随时发现并纠正税收筹划效果与目标的偏差,从而保证
税收筹划沿着合法的正确轨道运行,而不是进入偷税的轨道;另一方面,在税收筹划
方案执行结束后,通过绩效评估的综合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下
一次的税收筹划决策起预测作用,以不断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水平。总之,税收筹划
方案的编制、执行和评估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作用,周而复始地循环以实现对
企业整个纳税活动的控制和监管,使之处于合法规范有序的运作之中。
如何进行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估
由于税收筹划的绩效评估分为事中和事后两个层次,因此相应地有不同的评估方
法。就税收筹划方案执行中的绩效评估而言,主要方法是建立“纳税内部控制制度”
(internal tax control system),通过对生产经营中各涉税环节纳税活动的计划、
审核、分析和评价,使企业的纳税活动处于一种规范有序的监管控制之中,以便于及
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就税收筹划方案执行结束后的绩效评估而言,则一般可以采取成
本收益分析法。下文将重点谈一谈成本收益分析法的运用。
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对税收筹划的绩效进
行评估的方法。在运用该法进行评估之前必须先明确税收筹划的成本和收益分别是什
么,然后才能进行比较分析。
税收筹划的“成本”是指纳税人为进行税收筹划所付出的一切成本,包括三个组
成部分:(1)直接成本:指企业为节约税款而发生的人财物的耗费,它包括税收筹划
方案的设计成本和实施成本两部分。设计成本又分两种情况:若是聘请税务代理进行
税收筹划,设计成本体现为支付给税务代理的咨询费。若是由企业自己的财务人员(
主要是税收专家)进行税收筹划,这笔成本则体现为相应人员的工资或奖金。实施成
本则是筹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所需额外支付的相关成本或费用。(2)风险成本:是指
税收筹划方案因设计失误或实施不当而造成的筹划目标落空的经济损失以及要承担的
相应法律责任。例如,筹划中使用的避税或偷税手段被税务机关识破而补缴的税款甚
至罚款等。(3)机会成本:指采纳该项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其它方案的最大收益。
在对上述三种成本进行事后评估时,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都是容易确定的,而机会成
本却是一个不容易量化的因素,但在评估时又必须加以考虑。
税收筹划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前者是指因税收筹划使纳税人免
缴或少缴纳的税款,是确定的;后者是指由于税收筹划顺应了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
优化了资源配置,促成了企业长期稳定的良性发展,这种收益是不确定的。
根据“成本收益原则”,如果“成本”小于“收益”,税收筹划是成功的,反之,
则失败。下面将对税收筹划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具体的定量分析。
既然税收筹划对纳税人而言是有一定风险性的,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
企业的一种特殊的风险投资,投资目的在于获得“增值性”的收益,上述的成本和收
益则是相应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借鉴财务管理学中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我们可
以对能够量化的筹划成本和收益进行现金流量折算,然后进行大致比较。具体思路如
下:首先,确定评估期限。税收筹划一般是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而评估不能仅
仅局限于某个纳税年度。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假设以评估日前的某几个纳税年度,
比如n年作为评估期限;其次,折算筹划成本,即把前n年内的直接成本和风险成本依
次折算到评估日,并求和;再次,折算筹划收益,即把前n年内所节约的所有税款依
次折算到评估日,并求和;最后,比较这两个值的大小。公式如下:
n
R=∑Rt×(s/p,r、n-t)
t=1
n
C=∑Ct×(s/p,r,n-t)
t=1
其中,R——总的税收筹划收益;Rt——第t年节约的税款;C——总的税收筹划
成本;Ct——第t年的税收筹划成本;(s/p,r,n-t)——第t年的复利终值系数;r
——利率;n——评估期限(年)。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其一,与一般的投资决策分析是事先预测有所不同,我们
这里讲的税收筹划的评估是一种事后行为,故不是采取现金流量折现;其二,之所以
说是“大致比较”,原因在于税收筹划的机会成本和间接收益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
素,即便是事后评估,要做到全面而准确,也是困难而复杂的。因此纳税企业可从自
身实际出发,进行或粗或精的评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水
平,这既体现了企业纳税意识和依法纳税水平的提高,向时也是税务机关所倡导和支
持的。 (z20030304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