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决策的税收筹划
录入时间:2001-08-02
【中华财税网北京08/02/2001信息】 企业进行长期投资决策,一般以现金净流
量作为考评的依据,现金流出量即投资支出,一般主要包括在固定资产上的投资,垫
支在流动资产上的投资,使用固定资产的修理及维护费用等。现金流入量即投资回收
额,一般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完成投产后每年增加的生产经营收入,固定资产报废时残
值收入或变价收入等。在评价企业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时,可采用利润加折旧的方法
进行分析比较,由于税后利润的多少更能体现投资项目的优劣,所在实际工作中,一
般以税后利润最大化来进行决策。而税收的筹划,主要是通过税金的计算,分析税金
对各方案现金流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哪种方案更合理,更有效。现行增值税条例规定,
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不予抵扣,而维修固定资产所购配件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
所以现行增值税税制具有延缓固定资产更新(换)的作用。而所得税条例规定,固定
资产出售的净损失可以在税前列支,从这一点来看,所得税制又具有促进固定资产更
新的作用,鼓励企业采用效率更高、更先进的设备。那么这二者究竟对投资决策有何
影响?请看下例:
某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自有粉碎装置一套,原值600万元,可使用15年,期末无
残值,已使用5年,年加工能力10万吨,生产加工每吨原料50元,人员工资10元(不
计算其他费用,从略),成品价格为 100元,当年共加工成品 10万吨。2000年
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
年份 折旧 应交增值税 利润 应交所得税 税后净利 现金流量
第一年至
第十年 40 85 360 118.80 241.20 281.20
①折旧:600÷15=40万元
②应交增值税:(100-50)×17%×10万吨=85万元
③税前利润为(100-10.50)×10万吨-40=360万元
④应交所得税:360×33%=118.8万元
⑤税后利润为360.118.8=241.2万元
⑤规金流量为40+241.2=281.2万元
企业年末进行财务分析时,预测2001年生产加工成品15万吨。若设备年加工能
力要达到成品数量,预计从2001年起,每年要投入40万元资金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更新改造的设备生产能力达到 15万吨,可继续使用 10年。
若购买效率更高的年加工能力20万吨的粉碎设备,设备购进价为500万元,使用年
限为 10年,原有旧粉碎设备可变价100万元。
若租用邻近水泥厂粉碎设备,每年需付租金90万元。
若将货物委托他人代加工,每吨加工费16元(含税)。
该公司经过分析研究,拟订四种方案进行投资决策。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
况下,各种方案的现金流入量总和如下表:
方案一:使用旧设备现金流入量表 单位:万元
年份 折旧 应交增值税 利润 应交所得税 税后净利 现金流量
第一年
至第十年 40 121.69 525.81 173.52 352.29 392.29
合计 400 5258.1 1735.2 3922.93
①折旧:600÷15=40万元
②根据增值税条例细则规定,购进配件可作进项税金抵扣,企业应交增值税:
(100-50)×17%×15吨-600万元÷15万元÷(1+17%)×17%=127.5-
5.81=121.69万元
③税前利润为(100-10-50)× 15万吨-40-600÷15÷(1+17%)
=56034.19=525.81万元
④应交所得税:525.81×33%=173.52万元
⑤税后利润为 525.81-173.52=352.29万元
⑥税后利润加折旧:352.29+40=392.29万元
⑦从2001年至 2010年每年可产生现金净流量 392.29万元计年共可产生现金净
流量3922.90万元
方案二:新购设备现金流入量表单位:万元
年份 折旧 应交增值税 利润 应交所得税 税后净利 折旧+税后利润
第一年初 -400
第一年 50 127.50 250 82.50 167.50 217.50
第二年
至第十年 50 127.50 550 181.50 368.50 418.50
合计 500 5200 1716 3584
①折旧:500÷10=50万元
②应交增值税:(100-50)×17%×15万吨=127. 5万元
③根据所得税暂行规定,旧机器出售的净损失可以在税前列支,企业税前利润为
(100-10-50)×15万吨-50-(600÷15×10-100)=550.300=250万元
④应交所得税:250×33%=82.5万元
⑤税后利润为 250-82.5=167.5万元
⑥税后利润加折旧:167.5+50=217.5万元
⑦2002年税前利润为(100-1050)×15万吨50=600-50=550万元
⑧从2002年至2010年每年可产生现金净流量418.51元,由于本方案涉及固定投
资500万元,同时旧机器设备变价11万元,企业实际支出 400万元,所以十年产生现
金净流量3584万元
方案三:租用设备现金净流量表 单位:万元
年份 折旧 应交增值税 利润 应交所得税 税后净利 折旧+税后利润
第一年 0 127.50 210 69.30 140.70 140.70
第二年
至第十年 0 127.50 510 168.30 341.70 341.70
合计 0 1275 4800 1584 3216 3216
①由于旧设备已售,租用设备,不需计提折旧。
②应交增值税:(100-50)×17%×15万吨=127.5万元
③旧设备出售的净损失可以在税前列支,企业税前利润为(100-10-50)×15万吨-90-(600÷15×10-100)=510-300=210万元
④应交所得税:210×33%=69.3万元
⑤税后利润为 210-69.3=140.7万元
⑥2002年税前利润为(100-10-50)×15万吨-90=600-90=510万元,应交所
得税510×33%=168.3万元,税后利润为 510-168.3=341.7万元
⑦从2002年至2010年每年可产生现金净流量341.7万,十年共可产生现金净流量
3216万元
方案四:交付外单位加工现金净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份 折旧 应交增值税 利润 应交所得税 税后利润 折旧+税后利润
第一年 0 92.63 244.87 80.81 164.06 164.06
第二年
至第十年 0 92.63 544.87 179.81 365.06 365.06
合计 0 926.30 5148.7 1699.07 3449.63
①由于旧设备已出售,委托外单位加工,不需计提折旧。
②应交增值税为(100-50-16÷1.17)×17%×15万吨=92.63万
元
③旧设备出售的净损失可以在税前列支,企业第一年税前利润为(100-50-
16÷1.17)×15万吨-(600÷15×10-100)=544.87-300=244.87万
元。
④第二年税前利润为(100-50-16÷1.17)×15万吨=544.87万元,应交所
得税544.87×33%=179.81万元,税后利润为 544.874-179.81=365.06
万元。
⑤从2003年至2010年每年可产生现金净流量365.06万元,十年共可产生现金净
流量3449.63万元
各方案的利润总和及现金净流量总和情况见下表:
单位:万元
方案 折旧 利润 增值税 所得税 现金流量
方案一 400 5258.10 1216.90 1735.20 3922.90
方案二 500 5200 1275 1716 3584
方案三 0 4800 1275 1584 3216
方案四 0 5148.70 926.30 1699.70 3449.63
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一由于部分进项税金可以抵扣,与方案二相比,使得在10
年使用期内,少缴纳增值税58.1万元,相应增加企业税前利润;增加现金流入量38.
93万元;方案四由于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加工费可以抵扣进项税金,所以与方案三
相比,少缴应纳增值税348.7万元,相应增加企业税前利润,增加现金流入量233.
63万元。综上分析以方案一为最优,其次分别为二、四、三。
这只是静态的分析,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可能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若资
金成本率为10%,则各方案的现金流量现值如下表:
单位:万元
方案 时期 现金流量 年金现值 复利现值 小计
方案一 第一
至十年 392.10 6.145 2409.45
方案二 第一年
初 -400
第一年 217.50 0.909 1639.50
第二至
十年 418.50 5.328 0.826
方案三 第一年 140.70 0.909
第二至
十年 341.70 5.328 0.826 1631.96
方案四 第一年 164.06 0.909
第二至
十年 365.06 5.328 0.826 1755.73
从表中所列现金流量对比可以看出,方案一为最优,其次分别为四、二、三。由
此可见,影响投资决策方案的因素很多,诸如折旧额的大小、利润的多少、资金成本
率的高低、销售量的增减等等,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税金的筹划对投资决策的重要影
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