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纳税筹划误区:新思维——税收是企业的资源
录入时间:2003-09-08
【中华财税网北京09/08/2003信息】 第五节 新思维——税收是企业的资源
在一般人的眼里,税收是企业的成本,这是无可非议的。从会计的角度来讲,企
业所缴纳的各种税收是要计入成本或资产价值的(增值税除外),而且企业也确实要为
税收付出不少的代价。但我们认为,税收不仅是企业的一种成本、一种负担,而且从
另一个角度来说,还是企业的一种资源。虽然成本与资源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其实,
这两个概念并不相互冲突。所谓成本是与收益相对而言的,成本是为取得收益而付出
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本是一种耗费,是一种支出。而资源则是指一切能够
利用,并为企业带来价值的东西。税收一方面是一种代价,一种支出;另一方面却是
一种资源,理由如下:
(1)税收是一种实力的体现。一般来说,纳税越多,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越好,
规模也越大,与这种企业打交道有一定的安全感。通过这种无形的宣传,企业在客户
心目中的地位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在借助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企业所缴纳的税款是一种谈判的
筹码。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企业的税收状况严重地影响着政府的财政状况。
这时如果某纳税大户出现经济暂时困难,需要政府支持,一般都会获得,如通过税收
减免、税款返还等。而且当地政府一般也非常愿意培养这样的纳税大户。企业的产品
销路越好,税收就越多,地方政府也就越富裕。由于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
种荣辱与共的关系,企业就可以利用地方政府为自己开拓市场带来好处。一般来说,
地方政府可能为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有:①为企业提供免费的宣传。②为企业提供优
惠的贷款。③推销企业的产品。④减免税收。⑤在各处提供便利。这些方便条件都使
税收由一种费用成本变成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利用它企业可以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
参与市场的竞争,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3)有的国家按照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分类申报,如对偷漏税者实行蓝色申报,
这时税收状况就成为公司的一种形象。信用等级越好的企业,稽查过程中所耗费的时
间与人力、物力也就越少,企业也就更有可能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生产经营。而且纳
税人如果遵守各种税收制度,做一个纳税良民,并获得税务机关的表彰,就能在本地
获得良好的形象。因为企业讲信用,值得人信赖,所以企业的产品也值得人信赖。通
过这种方式,税务机关无意之中为企业做了宣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