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避税与反避税术语(1)
录入时间:2001-12-20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0/2001信息】 1.避税
当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避税问题都很突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
关注。那么什么是避税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般人将避税表述为合法的偷漏税。
即用合法的手段来达到规避纳税义务的活动。避税的主体是纳税义务人,对象是应纳
税额,方法是非违法或合法的手法。这里认为,所谓避税是指纳税人,在税收法规许
可的范围内,或者虽然没有明确许可,但也没有明确反对的范围内,通过合法的或非
违法的手段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精心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负担的目的。
2.偷漏税
避税一般来说是在遵守税法,拥护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法的不健全,减轻纳税
义务、减少税收负担的行为。而偷漏税则公然违犯践踏税法与税法对抗的一种行为。
偷漏税是在纳税人的实际纳税义务已发生并且确定的情况下,采取违法或不正当手段
逃脱其实际纳税义务,其手段往往是不公开的,具有欺诈性和隐蔽性。因此,一般来
说,偷漏税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手段非法性;第二,手段的隐蔽性;第三,政
府打击的严惩性。
3.节税
节税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的选择时,纳税人以税收负
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交易事项。它比避税更具有合法性特点,离发生纳
税义务相对较远。因此它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不违反税收政策法规。节税是在合法
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对政府制定的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后进行的纳税优化选择。二是
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从世界各国税收制度的现状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税收制
度无论如何严密,税收负担在不同纳税人,不同征税对象,不同征税期,不同地域之
间总是有差别的,这就给纳税人提供了寻找低税负的机会。三是符合政府政策导向。
4.转嫁
典型的税负转嫁或狭义的税负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
售价格或以低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这时
应明确以下几点:第一,税负转嫁问题是和商品价格直接联系的。和价格无关的问题
不能纳入税负转移的范畴。第二,税负转嫁是一个客观过程,没有税收价值的转移过
程也不能称转嫁。第三,税负转嫁应该理解为纳税人的主动行为。和纳税人主动行为
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不能称税负转嫁。
5.国内避税
国内避税是指国内纳税者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和手段躲避国内纳税义务的行为。
国内避税的特点是国内纳税者利用国内税法所提供的条件和可能,根据财务、会计制
度的各种具体要求,以转让产品定价,转移产品成本和利润及实行不同费用摊销等方
法,从事各种避税活动,实行国内避税,要求纳税者须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具
有熟练的税务及法律的运用能力。无论国内避税方法的哪一种形式,它都不可能仅靠
单一的财务知识或会计技巧就能达到目的。相反,它要求纳税者具有掌握一般避税技
巧的能力和洞察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经济组织及纳税人的微妙变化乃至整个社会
经济发展变化的能力。
6.国际避税
国际避税与国内避税不太一样。国际避税的特点是,跨国纳税人利用有关国家和
地区之间税法上的不一致实现跨国避税。在国际社会中,由于国与国之间很难在税法
及税收制度上实行完全同一的内容和标准,从而使跨国纳税人拥有选择纳税的条件和
机会,当国内税负标准高于有关国家税负标准时,跨国纳税人肯定会利用这种差异想
方设法回避国内纳税义务,而当有关国家税负标准高于本国税负标准的跨国纳税人又
采取截然相反的措施。总之,跨国纳税人一旦拥有选择纳税的权利,他肯定采取措施
避重就轻,国际避税由于是跨越税境的活动,因而它与税收管辖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给国际避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国际避税是以合法方式,通过人或没有独立
法人资格的社团或资金,跨越税境的流动或非流动,来减少或消除纳税义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