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企业纳税筹划的几个问题
录入时间:2005-03-07
【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03/07/2005信息】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企
业遵照国家的税收法规,按时、足额交纳各项税款,是企业的一项义务。然而,企业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客观上要求企业尽可能降低纳税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
大化。企业要兼顾两方面的问题,就要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
对生产经营等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尽可能减轻税收负
担,获得正当的税收利益。
税收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刺激行业的发展,
对于发展过快、需要限制的产业、行业和地区通过增加税种、提高税率等办法,加重
税收负担,从而限制产业、行业的发展;而需要扶持的产业、行业和地区,政府采取
降低税率、免征、减免税等形式进行扶持。由于国家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实行不同
税种、不同税率,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为、特定时期采取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
税收政策的存在,客观上为企业的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纳税人选择最
佳纳税方案提供了机会。
在纳税筹划实务中,企业应当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一、企业纳税筹划应遵循的原则
虽然纳税筹划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企业纳税筹划并不是可以
随心所欲的,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合法的原则。纳税筹划是在国家税法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
税收政策导向对生产经营等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必须符合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
不同于偷税逃税。只有这样纳税筹划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国家税务机关的认可,才
能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否则会增加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预先的原则。纳税筹划是事先规划、设计与安排,而在经济活动中,纳税义
务通常滞后于应税行为。如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缴纳增值税或消费税,收益实现成分
配后才缴纳所得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纳税人在纳税之前事先作出筹划的可能性。不
同纳税人和不同的征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待遇不同,这在另一方面向纳税人显示出可
选择低税负决策的机会。如果是经营活动已发生,应纳税收已经确定。却想方设法寻
找少缴税的途径,这样的“方法”不能被认为是纳税筹划。
3、弹性的原则。企业虽然在从事某项经营活动之航对国家相关方面的税收政策
进行详细的了解才作出纳税筹划方案,但是由于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前的行为,具有长
期性,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新惰况、新问题,特别是国家的
税收政策、法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增大了纳税筹划的风险。为
了降低风险,必须根据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对税收策划方案尽可能地进行调整。这就
要求纳税筹划方案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客观变化的要求。
4、经济的原则。纳税筹划的本身是一项经济活动,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企业
在进行纳税策划方案的选择时,应尽量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降低纳税策划成本。
二、正确区分正常纳税筹划与偷税、逃税筹划的关系
纳税筹划与偷税、逃税都是以节约税收支出为目的,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然而正常纳税筹划的节税是在合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以政府制定的税法为研究对象,
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精心比较后作出的纳税优化选择:而偷税是纳税人伪造、变造、
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
经纳税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行为,是国家税收法规打击的对象,将会受到国家法规的制裁。只有正确划分正常的
纳税筹划与偷逃税筹划的关系,才能明确正常纳税筹划的方向,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
例如,国家为了扶持软件行业,对软件企业销售自产的软件产品实行税收优惠,
国家规定对于一般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自产已经按规定进行软件产品登记的软件,在
纳税申报时,超过3%的增值税税负部分,实行即征即退。而有的企业认为可以钻这
一政策的空子,在开具销售发票时,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将没有按规定进行登记的
产品,冠名为已经进行登记的软件产品名称,从而达到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目的,
这种行为就是偷税筹划,一旦被税务机关查实将会受到处罚。
三、正确认识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性
纳税筹划的风险性主要来自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来看,税收策划
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而国家的税收政策、法规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有可的发生变化,从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从主观方面来看,企业纳税筹划的过程是
人的主观行为,如果对税收法规政策误解会导致纳税筹划失败,而纳税筹划失败就有
偷税的嫌疑,就有可能承担补税、加收滞纳金、1-5倍罚款的损失,从税务征管的角
度来看企业纳税费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综合性企业,有涉及到国家税务机关征
收的税种、同时也有涉及到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税种,特别是涉及到混合销售行为的,
在理论上很容易划分,但在实际中很难划分,由于两个税务机关都从本单位的税源利
益出发,对政策的理解不一,甚致会出现抢税源的情形,从而给企业纳税筹划带来一
定的风险。再则,目前我国税收管理模式实行征收与检查分离,企业的纳税辅导、正
常纳税申报在征收机关进行,而企业是否按税法按时、足额交纳,只有在税务稽查机
关检查以后才能得出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征收机关答复的问题,稽查机关不一定会
认可。这样,由于征收人员与稽查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的偏差,也给企业纳税筹划带
来不同程度的风险。所以,企业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同时要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四、设立企业税务会计岗位、明确税费会计岗位职责
企业根据需要,在财务部门设立税收会计岗位,负资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办理企
业涉税事宜,其主要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
1、负责企业经营活动的纳税筹划工作
纳税筹划工作是税务会计的一项最基本工作,税务会计通过对现行国家税收政策、
法规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在合法的原则下,以节税为目的,制定多
个纳税筹划方案,提供给企业决策层选择。
税务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财务、会计、税收及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更新自己
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了解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当税
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时,税务会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报告
决策层审批,从而降低税收风险。
2、负责企业的纳税申报工作
企业税务会计负责根据国家的有关税收法规向税务机关按时、准确地报送纳税申
报资料,及时办理税款入库手续,从而树立守法经营、按章纳税的良好形象,得到税
务机关的信任。同时企业在办理申报纳税时。也是企业与税务机关交流、沟通的一个
过程,企业税务会计可以利用办理纳税申报这一时机,向税务人员反映企业的实际情
况,并向税务人员提出咨询,以融洽税企关系。
3、参加涉税工作会议
税务会计负责企业的具体涉税工作,是企业与税务部门的一个接口,税务会计人
员参加税务局召开的各种会议,可以及时掌握税收动向,了解国家关于税务方针、政
策及其征管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涉及税务方面的会议,也应邀请税务会计人员
参加,同时便具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借以提高纳税筹划质量。
4、协调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根据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我国绝大部分的税款由税务机关征管。由此可见,理
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十分重要。税务会计人员要保持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加强沟
通,密切关系,争取得到税务机关的支持和认可。如果关系处理得到位,税务机关人
员会经常为企业提供“免费”税务咨询,更有可能在税法许可范围内,为企业纳税筹
划出谋划策,打个“擦边球”。此外,税务会计人员要起到企业领导与税务人员之间
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企业领导与税务主管人员的交流与沟通。
5、具体组织实施企业纳税筹划方案
为了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企业负责人应当授权给税收会计具体组织实施企
业纳税筹划方案,使方案落到实处。由于纳税筹划方案是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前选定
的,这就要求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而生产、销售等部门有可能从自
己的各自利益出发,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势必影响纳税筹划方案的
实施,甚至会导致失败。税务会计人员应当根据纳税筹划方案的要求。经常指导生产
经营部门规范其行为,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
五、税务会计岗位的任职条件
税务会计岗位除具备一般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外,还需具备如下任职条件:
1、具有较高的税收、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纳税筹划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税收、财
务、会计理论水平,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同时具备较高的税收法规理解
能力。企业在选择税务会计人员时,应当尽量选择一些勤学好问,综合素质高,具有
一定会计、税务工作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担任,使得企业的纳税筹划
工作旗开得胜。
2、具有一定的公关、组织、协调能力
企业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对外需要经常与政府机关、税务部门打交道,对内要
与企业负责人描述关于纳税筹划的相关问题,又要具体组织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
这就要求税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公关、组织、协调能力,才能使纳税筹划工作
顺利进行。(Bi200406038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