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技巧:纳税筹划概述——纳税筹划的概念
录入时间:2003-12-22
【中华财税网北京12/22/2003信息】 第一章 纳税筹划概述
在本章中,主要是对纳税筹划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包括纳税筹划的概念和
特征,纳税筹划的主要类型,纳税筹划的原则,企业节税与避税、逃税、抗税的区别,
纳税筹划的好处及体现,避税的重点及新思路等。
第一节 纳税筹划的概念
关于纳税筹划包括的内容,目前国内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纳税筹划专指
一种情况即节税筹划,也就是认为节税筹划与纳税筹划是相同的范畴;二是将纳税筹
划向外延伸到各种类型的少缴税、不缴税的行为,甚至将偷税、逃税、欠税部包括在
纳税筹划的范畴之内;笔者的观点属于第三种,认为纳税筹划是关于对各种纳税事务
的筹划,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涉及到纳税人纳税事务的各方面,但纳税筹划不能违
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纳税筹划是企业的一种理财活动,是指纳税人为实现经济
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自己的纳税事项进行系统安排,以
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纳税筹划的内容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
划和实现零风险五个方面。
避税筹划是相对于逃税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纳税人采用不违法的手段,利用税
法中的漏洞、空白获取税收利益的筹划。因此避税筹划既不违法,也不合法,而是处
在两者之间,是一种“非违法”的活动。对于这种方式的筹划,理论界有一定争议,
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对国家法律的蔑视,应该一棍子打死。但笔者认为,这种筹划虽然
违背了立法精神,但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是纳税人对税收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并在
法律条文形式上对法律予以认可,这与纳税人不尊重法律的偷税、逃税有着本质的区
别。对于纳税人的这种筹划,税务机关不应该予以否定,更不应该认定为偷税、逃税
并给予法律制裁。作为国家所能做的应该是不断地完善税收法律规范,填补空白,堵
塞漏洞,使得类似的情况不会再次发生,也就是采取反避税措施加以控制。
节税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免
征额、减税、免税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税收惩罚等倾斜调控政策,通过对企业筹资、
投资及经营等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国家税收的目的。这种筹划是纳税筹划的
组成部分之一,理论界早已达成共识,国家也从各方面给予扶持。
规避“税收陷阱”,是指纳税人在经营活动中,要注意不要陷入税收政策规定的
一些被认为是税收陷阱的条款。如《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
劳务,应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增值税税率。如果我们对经营活动不进
行事前的纳税筹划,就有可能掉进国家设置的“纳税陷阱”,从而增加企业的税收负
担。
税收转嫁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自身的税收负担,通过对销售商品的价格
进行调整,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活动。由于通过转嫁筹划能够实现降低
自身税负的目标,因此我们也将其列入纳税筹划的范畴。
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税款交纳及时、足
额,不出现任何税收违法乱纪行为,或风险极小,可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当谈及进
行纳税筹划,一般人都认为是指企业或个人运用各种手段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行
为,其实这种认识是相当的片面的。因为,纳税人除了减轻税收负担之外还存在不会
直接获得任何税收上的好处,但可以避免涉税损失的出现,这也相当于实现了一定的
经济收益,这种状态就是涉税零风险。笔者认为,实现涉税零风险也是纳税筹划的重
要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