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税收政策与筹划:筹资与经营的税收筹划——产销决策中的税收筹划(上)

录入时间:2003-05-21

  【中华财税网北京05/21/2003信息】 第三节 产销决策中的税收筹划   一、产销规模合理确定的税收筹划   (一)产销规模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产销规模对企业的税负状况有着重要影响。生产的完成促成销售的实现,而销售 收入从一个方面直观地反映着企业的获利能力。税款的计算依托于法定税率与企业账 面记载的应税收益金额,而不考虑这种账面意义的收益所实际取得的现金流入状况。 而获利能力便是企业账面收益的具体化。因而企业纳税的行为规范就是,只要体现出 账面或会计观念下的应税收益,企业就必须依法及时足额地以现实的现金予以解缴, 否则会受到税法的严厉制裁,使企业利益遭受极大损害。   在课税条件下,既然存在着会计收益预期的应计现金注入流入量与实际现金流入 量的非对等,同依据会计收益而非实际变现收益计算的应交税额现金支付的刚性约束 矛盾的客观性,因而,单纯地依据企业最大获利能力所确立的所谓“最佳”财务目标, 在纳税现金支出刚性制约下,便失去了其现实的逻辑推理。   简单地说,产销规模最大化在纳税目标约束下并不是最优的,它对企业的影响并 不在税负较重的影响上,而可能因产销规模极大化导致的税前账面收益极大化,由此 引发的纳税现金需求超过企业现金供给,给企业带来的一系列诸如声誉受损等不利影 响。因此,企业必须合理确定纳税目标约束下的产销规模。   (二)企业产销规模的测定方法   企业的获利能力,集中体现为其利润实现的可能性。由于利润的实现程度又是企 业营运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关系的反映,因而收益能力的预测便首先基于营运收入的 预测和成本费用的预测。下面用回归曲线分析法介绍收入与成本费用预测。   通常认为,销售收入总额=产品销售单价×销售数量,成本费用总额=产品单位 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用公式表示就是:   TR=px, TC=a+bx 其中:TR为销售收入总额,p为产品销售单价,x为销售数量,TC为成本费用总额,a为 固定成本总额,b为单位变动成本。   因此,大都将收入函数与成本费用函数(以销售数量为自变量)设定为线性状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供求变动、企业基于竞争考 虑等等,往往使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及成本费用总额并没有完全地与销售数量与正比 例关系变动,即经常不是反映为直线关系,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曲线关系。原因在于: 在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某种产品的销量增加时,其销售价格可能反向降低。或 者为薄利多销,往往在增加销量的同时,需要不断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强化竞争 实力。在这种情况下,销售收入总额将会以递减的变动率增加,即其增加的幅度低于 销量的增幅。就成本费用来看,在产品产量增长的初级阶段,由于生产管理水平、产 品加工工艺及工人劳动熟练程度的限制,生产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消 耗通常是较多的,这样变动成本总额会以某一递增的速率上升。而当产销规模达到某 一水平时,由于管理经验、水平及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改进,加之材料 使用的规模效应,必然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的不断降低,即在固定成本相对稳 定的同时,变动成本总额将以递减的变动率增长。然而,一旦产品的产销规模超过企 业有效的承荷限度,则会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及企业内在秩序的紊乱,导致产品 的生产成本及推销与管理成本大幅度增加。因而在固定成本增加的同时,变动成本总 额也将以递增的变动率上升。   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都有着一定的周期性 规律。在其不同的生产阶段,收入与成本费用呈现出差异的变动特征,即与业务量的 变动反映为曲线的对应关系。各自的基本曲线函数方程为:   TR=fx-gx2,TC=a+bx+cx2   显然,非线性条件下的总收入、总成本同产销业务量间的配比关系,必然体现出 这样的趋势,即在产销量增长的过程中,至少会存在两个盈亏分界点,首先随着产销 量的增长,企业将由亏转盈,而当产销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又会由盈转亏。这种转 化规律无疑将使企业经营决策者得到这样的启示:产销量并非越多越好,过犹不及。 因此,依托企业营运能力,明确其盈亏分界点,并在此区间内寻求利润最大化的产销 业务规模,便成为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工作之一。   根据上述收入与成本费用曲线方程,可以得出利润P的曲线公式:   P=TR-TC=(fx-gx2)-(a+bx+cx2)   =-(c+g)x2+(f-b)x-a   上述公式中a、b、c、f、g为参数,可根据企业的历史资料及同行先进水平的若干 组产销业务量与收入、成本费用的对应数组予以具体确定。当然,对所选的数据资料 还应进一步分析其相关程度。具体方法可参照统计学进行。   据上,得出企业某产品经营的盈亏分界点时的产销业务量:   x={-(f-b)±[(f-b)2-4(-a)[-(c+g)](开方)]}/(2[-(c+g)]) 其中,x1为由亏转盈时的业务量,x2为由盈转亏时的业务量。   在(x1,x2)业务量限度内,最大利润额为:   P=[(f-b)2/4(c+g)]-a   相应的最佳产销业务量为:   x=(f-b)/2(c+g)   如果企业投资项目较少,可利用上述模式逐一进行;如果企业投资项目较多,测 算手段落后,工作量太大时,可依据ABC分类原理,即在首先合理归类的基础上再加以 预测。   例:通利公司经营甲产品(适用增值税率17%,所得税率33%),所需原材料的单 位外购价税款100元,即单位进价85.47元,单位进项税额14.53元。经调研测算,其 总收入与总成本函数分别为:TR=170x-0.02x2,TC=1248+40x+0.5x2。则该产 品盈亏分界点产销量为(数量单位:千件):   x={-(170-40)±[(170-40)2-4×(-1248)×[-(0.5+0.02)](开方)]} /(2×[-(0.5+0.02)]) 计算得,x1=10;x2=240。   在(10,240)有效业务量范围内,最大利润期望值为:   P=[(170-40)2/4×(0.5+0.02)]-1248=6877(元)   相应的最佳产销业务量为:   x=(170-40)/[2×(0.5+0.02)]=125(千件)   据此,企业应做出这样的产销安排:目标利润6877元,最佳产销量125千件,销售 收入20937.50元(不含增值税),成本费用总额14060.50元,应纳增值税额为20937. 50×17%-14.53×125=1743.13(元),应纳所得税6877×33%=2269.41元,应纳 税款现金需要量总计4012.54元。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