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与筹划:成本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成本管理中其他税收筹划策略(上)
录入时间:2003-05-21
【中华财税网北京05/21/2003信息】 第五节 成本管理中其他税收筹划策略
一、技术改造时间的合理选择
(一)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
企业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有两种形式,即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基本建设是指固
定资产的新建、扩建、改建、重建和与之相连带的工作,属于固定资产的外延扩大再
生产。基本建设一般通过生产场所的扩大、劳动手段数量的增加来促进企业生产规模
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更新改造是以原有企业为依托,对
企业的原有车间、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进行改造,或设备、建筑物的更新,属于固定
资产的内涵扩大再生产。更新改造一般是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
工艺、新设备、材料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样品种,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
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增加企业的收益。
由于更新改造是在原有企业内部进行,一般具有施工规模小、投入资金少、见效
快的特点。而基本建设要达到扩大生产场所、增加劳动手段数量的目的,则必然要求
投入较多的资金,而且投资的周期也较长,投资效益在短期内不像更新改造那么明显。
因此,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应着眼于挖掘现有固定资
产的潜力,走更新改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只有当更新改造不能达到预期的投资
效益或进行基本建设确实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投资效益时,才选择走基本建设进行外
延扩大再生产这条路子。
虽然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更新都会对企业的收益和税负产生影响,应通过慎重的
选择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但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更新的税收筹划属于投资项
目税收筹划的内容。因此,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技术改造的税收筹划问题。
(二)技术改造时间对企业利润实现的影响
技术改造是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一段时间后,为改善其工作效能和产生更好的收
益,而对其进行技术和工艺上的革新、改造,是固定资产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形式。
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源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方面的原因。我
们知道,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虽然不会改变其实物形态,但是其性能却会因为有形
损耗和无形损耗而逐步退化。固定资产工作性能的恢复一般通过修理来实现,但是固
定资产修理往往受到经济界限和技术界限的约束。二是经济方面的原因。固定资产在
使用过程中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初期磨损阶段,机器设备逐步磨
合直至进入最佳运行状态,设备给企业带来的收益逐步增加;在正常磨损阶段,机器
设备的磨损速度趋于缓慢,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达到高峰;在急剧磨损阶段,机器设备
性能老化,磨损速度急剧增加,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迅速减少。因此,为了改善固定
资产的工作性能,使企业的收益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企业应选择一定的时机
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改造。
从理论上看,技术改造可以在固定资产使用一段时间后的任何一段时间内进行。
从现实看,技术改造一方面会改善固定资产的工作性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工作效率,
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进行技术改造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包括技
术改造本身支出和因增加收益带来的所得税费用。也就是说,技术改造会对企业的利
润水平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改造时间的选择。
(三)企业技术改造时间的合理确定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
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
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因此,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所选择的年限
不同,不仅会使技术改造后固定资产带来的利润不同,也会影响到技术改造支出的列
支方式和列支时间,最终导致企业的所得税负不同。技术改造的时间选择得好,给企
业带来的税收利益就多,企业的税负相对减少。反之,给企业带来的税收利益就少,
企业的税负相对增加。
在所得税税率为超额累进税率的国家,不同年度进行技术改造必然带来企业利润
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和税负增长率的不同。技术改造时间的选择可以通过比较利
润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和税负增长率来完成,具体做法是:
首先,计算在不同年度进行技术改造的利润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和税负增长
率。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利润增长率=(进行技术改造后的利润总额-未进行技术改造的利润总额)/
未进行技术改造的利润总额×100%
企业应纳税额增长率=(进行技术改造后应纳税额合计-未进行技术改造应纳税额
合计)/未进行技术改造应纳税额合计×100%
企业税负增长率=(进行技术改造后的总体税负率-未进行技术改造的总体负税率
)/未进行技术改造的总体税负率×100%
总体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合计/利润总额合计×100%
其次,综合比较税负增长率和应纳税额增长率,确定最佳的技术改造时间。其计
算公式为:
技术改造完成后的总体税负增长率/技术改造完成后的应纳税额增长率×100%
把在不同年度进行技术改造的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结果并加以比较,
数值最小的年度,就是进行技术改造的最佳年度。
在所得税税率为比例税率的国家,技术改造时间的选择一般可通过比较不同年度
进行技术改造的税后收益现值来完成。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企业拥有生产线一条,原值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
折旧(不考虑净残值),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该生产线在满负荷运转时,10年内各
年度的收益、折旧、应纳所得税额如表6-17所示:
表6-17 单位:万元
年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
折旧前收益 18 20 20 20 20 18 17 16 14 10
折旧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应税收益 8 10 10 10 10 8 7 6 4 -
所得税 2.4 3 3 3 3 2.4 2.1 1.8 1.8 -
税后收益 5.6 7 7 7 7 5.6 4.9 4.2 2.8 -
如果第6年进行技术改造,用已提的折旧50万元对固定资产进行性能改革和完善,
使企业收益增加。那么从第6~第10年的收益、折旧、应纳所得税额如表6-18所示:
表6-18 单位:万元
年限
项目 6 7 8 9 10
折旧前收益 30 30 28 28 26
折旧 20 20 20 20 20
应税收益 10 10 8 8 6
所得税 3 3 2.4 2.4 1.8
税后收益 7 7 5.6 5.6 4.2
如果第7年进行技术改造,用已提的折旧60万元对固定资产进行性能改革和完善,
使企业收益增加。那么从第7~第10年的收益、折旧、应纳所得税额如表6-19所示:
表6-19 单位:万元
年 限
项 目 7 8 9 10
折旧前收益 32 32 30 30
折旧 25 25 25 25
应税收益 7 7 5 5
所得税 2.1 2.1 1.5 1.5
税后收益 4.9 4.9 3.5 3.5
如果把两种技术改造方案的税后收益换算成现值,假设资金利率为10%,则分别
计算如下:
第6年进行技术改造税后收益的现值=5.6×0.909+7×(4.868-0.909)+5.
6×(5.759-4.868)+4.2×0.386=39.4142(万元)
第7年进行技术改造税后收益的现值=5.6×0.909+7×(3.791-0.909)+5.
6×0.564+4.9×(5.335-4.355)+3.5×(6.145-5.335)=36.0598(万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第6年进行技术改造,税后收益现值比第7年进行
技术改造的税后收益现值多3.3544万元。因此,应选择第6年进行技术改造。
如果再考虑折旧和技术改造支出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则分别计算如下:
第6年进行技术改造的现金流量=39.4142+10×3.791+20×(6.145-3.791)
-50×0.621=93.3542(万元)
第7年进行技术改造的现金流量=36.0598+10×4.355+25×(6.145-4.355)
-60×0.564=90.5198(万元)
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也是在第6年进行技术改造较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