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税收筹划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录入时间:2002-09-06

【中华财税网北京09/06/2002信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 化,积极开展税收筹划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也是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但税收筹划作为一项复杂的高级决策活动,只有准确把握合法与非法的临界点,遵循 一定规则和程序,才能避免越位,税收筹划本身才能得到理性的运用。 税收筹划理性运用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税收筹划必须服从合法性的原则。合法性是衡量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开展税收筹划就是通过税收法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收程序的某些特殊规定,在国家 法律、法规及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选择。也就是说企业进行税 收筹划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筹划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必须与税法精神相符。 因此,在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特别是要注意有针 对性和临时性的税收政策,既要着眼于税收基本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注意各种实 施办法和税收政策的变更,使税收筹划随着税法的变化而改变,力求在法律上站得住, 在操作上行得通;另一方面,应正确认识筹划的内涵和外延,划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严格区分税收筹划与偷税、避税的本质区别,避免陷入违法的境地。这样才能顺应税 收政策导向,做出理性抉择,使税收筹划符合国家立法意图和筹划的初衷。 税收筹划必须注意全面性的原则。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 负担的低位选择。它要从企业微观经济系统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系统角度全面考虑,细 致分析一切影响和制约税收负担的条件和因素,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注重全面 性的原则,就是在开展税收筹划时走出三大误区:一是税收筹划没有风险的误区。税 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的特点,而国家政策、税收法规在筹划 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变化。所以,税收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筹划预期 存在着不确定性,收益与风险并存。二是税收筹划与经营无关的误区。认为税收筹划 就是会计核算,通过账目调整达到税负最低的目的。实际上,税收筹划往往需要与相 关的生产经营决策配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产生出较大的总体收益和效果。三是税收 筹划就是节税的误区。认为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节税,只要能使纳税人实现税收 负担最低化就算是成功的筹划。实际上单纯节税并不一定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 化,有时可能会弄巧成拙。 税收筹划必须符合有效性的原则。税收筹划必须以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现象变得越来越复杂,调节经济的各种税收法律也变得 非常庞大,且随时处于不断调整、完善和丰富之中,尤其是一些税收政策运用具有很 强的时间限制和对象限制,这就使得税收筹划必须立足现实,准确把握税收法律、法 规和政策所发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筹划方案,以获取有利的筹划时机和 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要针对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 业、不同性质纳税人实行的差别税收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税收筹划,制订相应的筹 划方案,使企业的决策行为更加有效。 税收筹划必须坚持效率和成本兼顾的原则。税收筹划的效率就是节税的收益,在 追求收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筹划成本。一方面,应从全部经营成果中把握筹划成本。 税收筹划的目的是节约税收成本,但在一定的情况下,税收筹划虽能达到降低税收成 本的目的,却不一定能够增加经济效益。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不仅仅包括税收决策, 还包括投资决策、销售决策、市场占有决策等一系列决策,只有企业的综合决策最优 化,才能使效益最大化。特别是企业聘请代理人员所支付的费用,也必须在计算筹划 成本时通盘考虑。 税收筹划必须坚持国家与纳税人双赢的原则。一是税收筹划应符合国家宏观调控 的意图。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对纳税方案进行选择,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 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配 置资源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从而使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二是税收筹划应有利于经济发展。税收是调节经营者和消费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 政府可以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谋取最大利润的心理,有目的地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 导投资决策行为。而成功的税收筹划意味着纳税人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全 面理解和运用,这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意图的筹划,必将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是税收 筹划应能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权力,面对复杂的税收法 律和繁琐的纳税程序,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应能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 (i20020807412) (2)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