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税收筹划如何着手进行

录入时间:2001-10-09

  【中华财税网北京10/09/2001信息】 有效的税收筹划,可以通过利用税收优惠、 利用税收的弹性等方法,实现直接减轻税收负担、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涉税零 风险、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维护主体的合法权益等目标。但是,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 内部经营与管理状况以及人员素质的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导致许多理论上切实可行 的税收筹划方案在实践中产生微不足道的作用,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效果。那么,影响 税收筹划有效性的因素究竟有哪些?企业应该如何对症下药,获得预期收益呢?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税务机关的工作程序 税法强制性能特点,决定了税务机关在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中具有关键作用。众 所周知,无论哪一税种,都在纳税 范围的界定上留有余地。只要是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有权根据自身的判断认 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这也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增加了实际难度。因此,在日常税收 筹划中,税收筹划人员应保持与税务部门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 的处理上得到其认可,再进行具体的筹划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其次,通过密切的 联系与沟通,能够尽早获取国家对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或新政策出台的信息,及时调 整税收筹划方案,降低损失或增加收益。第三,通过对其工作程序的了解,在整个税 收筹划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分清轻重缓急,避免或减少无谓的损失。 2.先让领导了解税收筹划 开展税收筹划,管理层是否树立起节税意识是关键。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显 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营利性,它追求的是税后收益的最大化,理所当然应该推崇税收筹 划的运用。但是,在实现实的法人治理结构中,经营管理才往往不是企业的股权所有 者,在这种现状下,管理层会鉴于自已的政绩、考核激励机构先进因素,考虑的大都 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最大化。而利润总额的最大化与税后收益的最大化又经常是一对矛 盾体。税收筹划作为一项严密细致的规划性工作,必须依靠自上而下的紧密配合,离 开了决策的支持,就毫无意义可言。 3.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税收筹划实质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经营活 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必须要具有综合素质,需要具 备税收、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并全面了解、熟悉企业整个投资、经营、筹资活动, 从而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最有利的决策。在既定 的税收筹划方案的规划与指导下,各级管理、业务、会计人员都应该严格照章办事, 规范操作,使各项行为朝着一目标行动。 4.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税收筹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税收筹划的手续与形式也是多 样的。因此,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应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选择最合适的税 收筹划方法,不能生搬硬套。此外,要用长远的眼光来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有些税收 筹划方案在某一时期税负最低,但却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例如有学者提出在“固定 资产折旧与存货计价”上采用会计核算上选择利润最大化的摊销或成本结转方法,利 用“递延税款”科目反映所得税的时间性差异,使得近期所得税快速减少,而未来所 得税急剧增加。这种税收筹划虽然可以获取货币时间价值,但是存在3个问题:(1) 必须花费一定的人力成本,按照税法要求核算固定资产折旧与存货成本,这种成本的 代价是否低于资金所节约的利息;(2)税收筹划跨越的时间过长,具有无法估计的 外部政策变动与内部人员变动的风险,确保贯彻实施的一贯性较难;(3)由于利润 总额与所得税的巨大配比,造成山头式利润的谷地与山峰,大起大落的剧烈变化使企 业承受的损失严重,而均衡增长、稳定发展可以避免某些无谓的损失。因此,在税收 筹划过程中,应权衡利弊得失。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