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税务工作快讯 > 正文

安徽:16支“智税”团队活跃在征管一线

录入时间:2025-10-21

依托国家税务总局合肥市税务局青年“智税”团队研发的企业所得税风险管理模型,基层税务部门在分析处理企业税收数据时更高效,开展税收风险应对时更精准。

这是安徽省税务系统青年“智税”团队用数据赋能税收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安徽省税务局按照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要求,在全省挑选了400余名青年业务骨干组建了16支“智税”团队,深挖税务大数据资源,搭建大数据模型,加强税收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

“小切口”入手,确定66个重点课题集中攻关

“以前总觉得税务大数据离基层很远,直到我们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商品房网签、土地出让等方面的数据查实企业违规行为,我才真正体会到数据的重要性。”芜湖市税务局青年“智税”团队负责人姜伟的话,道出了许多青年干部的心声。安徽省税务局聚焦管理增效、服务提质、风险防范三个方向,启动青年创新“智税”团队建设,从“小切口”入手,提升税收治理效能。

在亳州市,“智税”团队针对部分小微企业虚列成本违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系统梳理近3年的税费征管数据,比对企业成本费用与发票金额、增值税销售额与企业所得税营业收入,筛选出56条可疑数据,强化日常风险防控。在蚌埠市,道路交通运输行业一直是当地的重点产业,“智税”团队确定“道路交通运输业风险监控模型”课题,建立6个风险指标。在池州市,“智税”团队聚焦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减免税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开展数据分析。

每一个课题的推进,都是一场头脑风暴和实战攻坚的结合。各团队通过每周讨论会梳理进度、解决难题,成员们分工协作搭建模型、验证数据,再经过安徽省税务局组织的项目评审,优选成果显著的课题集中攻关。今年,16支团队已确定“总分机构少缴企业所得税”“虚列成本违规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66个重点课题,部分“小切口”选题成果已在全省推广应用,有效提升税收征管效率。

“手把手”教学,挑选8个训练项目打造人才后备军

“培养一名合格的数据人才很不容易,既要懂各种税收业务,又要会数据技能,更要有从数据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在税务总局人事司调研安徽“智税”团队座谈会上,蚌埠市税务局“智税”团队青年干部郭逸峰说。

经验不断层,人才不断档。蚌埠市税务局以“传帮带”的形式开展专题培训,青年干部跟着“数据大神”全流程学数据实操。今年7月,安徽省税务局以项目牵引,推出“数字训练营”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团队”的模式,精心挑选8个既有锻炼作用又有推广价值的训练项目,分组开展实战训练,覆盖政策适用、日常管理、风险管理等用数场景。

在六安市税务局,6名“智税”团队的青年干部跟着导师严浩参与“孵化器税惠适用风险”训练项目,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构建,每个环节都获得精细指导。“实训方案把复杂的‘数据清洗’步骤拆成一个个小任务,让我们在实战中慢慢摸索。”团队成员王辉说,数字训练营既解决了工作实际问题,又打造了一批数字化人才后备军。

去年以来,安徽省税务局积极探索数据人才培养新路径,组织开展线下集中培训4场,线上视频培训8次,面向基层人员开展“业务+数据”双讲课堂,创新实施“数字训练营”项目,已形成以实战为基础、项目为牵引的特色培养体系。在16支“智税”团队中,已有超百名青年干部成长为市级税收数据骨干。

聚焦痛点,把数据能力转化为强基实效

传统税源管理的最大痛点在于数据孤岛和信息不对称。如今,安徽省税务部门以青年“智税”团队为平台,通过人机结合,发现行业性普遍性问题,构建风险指标模型,在全省开展风险分析应对,把数据能力转化为强基实效。

基层普遍反映对于环保税等小税种的税源感知能力较弱,税源基础难以确定。针对工作难点,淮北市税务局青年“智税”团队开展“环境保护税监管”项目,通过获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环保行政处罚信息,发现纳税人环境保护税计税依据错误风险,提醒纳税人及时更正申报。同时,以“环境保护税监管”项目为基础进一步拓展至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契税等“小税种”。机动车检测一直是监管的盲点,淮南市税务局青年“智税”团队积极获取公安相应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调查走访相结合,建立机动车检测有关风险指标模型,成为人机结合赋能税源管理的缩影。

从数据模型研发到基层服务提质,从风险防范到管理增效,安徽省税务局青年“智税”团队正让数据在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活”起来、“用”起来。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