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财政动态信息 > 正文

北京:四举措扎实推进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录入时间:2025-09-28

  为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北京监管局认真学习贯彻财政部关于2026年预算编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全方位推进2026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编制更加精准、规范、高效,持续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一、提高站位,把稳预算编制“方向盘” 

  北京监管局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将预算编制作为加强内部管理、统筹利用资源的有力抓手。一是深入学习领会部党组对推进部门预算科学管理和做好2026年预算编制重点任务作出的动员部署要求,牢固树立“零基预算”意识,深刻领悟预算编制核心要点,准确理解政策要求,为做好部门预算编制夯实基础。二是局党组统筹全局,坚持树牢过紧日子思想,秉持“大钱大方、小钱小气”的理念,多次召开党组会研究预算编制工作,听取预算编制阶段性进展汇报,切实履行预算编制主体责任,推动预算编制工作提质增效。三是强化培训指导,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预算编制工作培训会资料,要求把准预算编制方向,把握预算编报流程、时间节点等关键要素,合理安排预算编制工作进度,确保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完成。  

  二、联动发力,下好预算编制“先手棋” 

  北京监管局坚持“双向联动、内外协同”的工作模式,通过强化上下沟通与横向协作,保持全链条预算编报联动,确保预算编制做实、做细、做准。一是向上积极主动与部办公厅对接,关注和把握预算编制最新政策和口径,深入分析各支出项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对涉及本单位的政策变化、资金管理要求等做到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落实,确保每一项支出都有理有据,做到应编尽编、编实编细。二是向下组织人事、财务、资产三方面建立预算编报联动机制,明确人员经费测算、资产采购台账梳理、收支规模统筹等职责分工,通过“信息共享、底数共清、数据共核”,让预算数据既有政策刚性支撑,又精准匹配实际需求。三是横向与各处室加强沟通协作,推动业务工作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对各处室财政监管目标任务进行统筹整合,进一步摸清需求底数,合理、准确做好经费测算,助力各项财政监管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三、严字当头,筑牢预算编制“规范墙” 

  北京监管局坚决把过紧日子思想贯穿预算编制全过程,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一是建立健全常态化过紧日子工作机制,通过零基预算推进项目清理优化设置,调整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精打细算,统筹协调,确保每笔资金都花到“刀刃”上。二是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细化机关运行成本管理,加强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的采购和使用管理,推行共享共用,减少重复购置,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后勤和物业的厉行节约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措施,控制支出预算规模,建设节约型机关。三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准确把握支出标准,做到全覆盖、可追溯,合理区分项目支出标准和经费开支标准,将支出标准和历史预算安排情况相衔接,按照任务量和支出标准认真测算,实事求是,严控总规模和增幅,确保预算编制合法合规、真实准确。 

  四、绩效赋能,激活预算编制“动力源” 

  北京监管局充分认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全流程,始终以绩效管理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一是事前绩效评估全覆盖,将所有拟立项目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和绩效目标评估,从数量、质量、成本、效益等方面科学设定绩效目标,确保目标清晰、路径可行、效益可量,提升绩效目标编报质量。二是事中绩效监控常态化,加强绩效运行动态监控,定期分析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资金支出进度等,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避免绩效目标执行偏差问题。三是事后绩效评价规范化,全面开展预算绩效自评,强化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作用,从源头上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