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规 > 正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资评价[2003]58号颁布时间:2003-09-02

     2003年9月2日 国资评价[2003]58号 各中央企业:   为摸清中央企业“家底”,核实中央企业资产质量,推动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 度》和做好企业业绩考核、绩效评价以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工作,我委决定从 2003年9月起,有步骤地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现将《中央企业清产 核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执行和落实,并将工作中有关情 况和问题及时上报。 附件: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为了适应我国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需要,认真贯彻落实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摸清中央企业“家底”,核实中央企业资产质 量,为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做好企业业绩考核、绩效评价以及国有资本 保值增值工作创造条件,国资委决定从2003年9月起分期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 核资工作。   一、清产核资工作目标   (一)全面摸清中央企业“家底”,如实暴露企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真实、完 整地反映企业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促进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全面清查核实中央企业各项资产损失情况,并根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 进行处理,促进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创造条件。   (三)通过对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工作,核实事业单位资产、权益等 状况,规范中央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制度,促进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实力。   (四)全面清查核实中央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各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规 范境外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促进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清产核资工作安排   为配合中央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 作从2003年9月分批开始,分别用5个月时间完成清产核资主体工作任务,全部 工作于2004年10月结束。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2003年6~8月)。在对中央企业进行调查排队基础上, 提出中央企业分批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制订《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并下发工作文件、报表和工作软件。   (二)工作部署(2003年9月初)。对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工作部署, 明确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落实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各中央企业明确或建立相应的组 织或办事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三)业务培训(2003年9月)。计划组织2期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培训 班,培训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人员,具体讲解清产核资工作政策、制度和办法及清 产核资报表和软件。   (四)组织实施。分批组织中央企业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账务清理、资 产清查、数据汇总上报等主体工作任务,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结束。   三、清产核资清查时间点   为了保证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及国家关 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工作总体安排,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将采取分期分批方式 组织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2002年前已申请执行或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中央企业,按 照财政部规定的有关工作要求,做好有关资金核实工作,直接向国资委申报资产损失 处理,可不再组织清产核资工作。   (二)申请2003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企业,清产核资主体工作时 间为2003年9-12月,资产清查时间点为2002年12月31日,全部工作 于2004年3月底结束。   (三)申请在2004年或2005年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中央企业,清产 核资主体工作时间为2004年1-6月,资产清查时间点为2003年12月31 日,全部工作于2004年10月底结束。   (四)总公司设在港澳地区的中资企业和其他特殊情况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另行商 定。   四、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一)账务清理。指以清产核资资产清查点为基准对企业母公司及其所属企业和 事业单位的各类帐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企业内部资金往来和借款情况进行全 面核对和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二)资产清查。指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重点做好各类 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及企业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 的核对。   (三)价值重估。指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 资产按照国家规定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   (四)损溢认定。指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申 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并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预计损失进行确 认。   (五)资金核实。指根据企业上报的资产盘盈和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等清产核资 工作结果,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组织进行审核并批复准 予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六)完善制度。指企业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后,认真分析在资产及财务日常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企业会计制度》计划,逐步健全和完善 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清产核资成果,防止前清后乱。   五、清产核资工作组织领导   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由国资委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有关清产核 资的重大问题由国资委研究决定。各中央企业具体组织所属企业、单位开展清产核资 工作。   (一)国资委负责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部署,制定清产核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 案,对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及中介机构审计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核查。   (二)中央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并指定内部 有关机构或成立临时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三)中央企业所属事业单位、境外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要按照中央企业清产核资 工作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实施按其财务隶属关系组织进行。   六、清产核资工作要求   为确保清产核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中央企业应遵循 以下工作要求:   (一)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应认真执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等制度规定 (另行下发),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切实摸清“家底”,保证清产 核资工作结果真实、可靠。   (二)中央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暴露存在问题。 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均应按有关要求取得合法证据或具有法定效力的经济鉴证材 料,不得虚报、瞒报。   (三)中央企业对清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应认真清理、分类排队、查 明原因,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认真 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四)中央企业经批准财务核销的各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及实物资产损失,要 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认真加强有关管理工作,组织力量或成立专门机构继续 进行清理和追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中央企业通过开展清产核资,如实反映企业所属单位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 矛盾和问题,对资不抵债难以持续经营的,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分类排队, 依法予以合并、歇业、撤销、出售和破产,加快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提高 国有资本总体运营效益。   (六)除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企业以外,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须委托符合 资质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上报企业清产核资审计报告。   (七)中央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及时将工作的 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工作组织和意见或建议,通过简报、情况反映、专题报告或 阶段工作总结等形式报送国资委(统计评价局)。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