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法规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对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印度的进口邻苯二甲酸酐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3年第40号颁布时间:2003-08-31

  五、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及损害程度    调查机关对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产业所受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现有证 据表明:    (一)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和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    1、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总体处于增长趋势,后期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然 较大。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 2001年,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合计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分别为14.07万 吨、15.03万吨、16.38万吨和13.09万吨。1999年、2000年 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79%、8.96%和下降20.09%,但 被诉国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绝对数量仍然较大。    2、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占中国国内该产品总进口量的比重很大,后期趋于上 升。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 年,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国内该产品总进口 量的比重分别为87.84%、77.75%、75.43%和80.75%。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下降10.09、2.32个百分 点和提高5.32个百分点。    3、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据中国海关统计,调 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韩国、日本和印度三 国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34.08%、 29.16%、26.97%和21.11%。    (二)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    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 的加权平均价格波动,后期出现下降趋势。1998年、1999年、2000年和 2001年上述三国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价格分别为374.89美元/吨、 449.90美元/吨、530.44美元/吨和471.65美元/吨。1999 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0.01%、17.90%和下降 11.08%。2001年1-12月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平均每月下降 0.41%。1999年、2000年被调查产品出口价格增长,主要是受国际原油 价格上涨的影响。2001年被调查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严重压低和抑制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    (三)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影响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的表观消费量呈增长态势。1999年、 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4.81%、17.80%和2.10%, 年均增长14.50%。2000年下半年,国内邻苯二甲酸酐的大量进口,造成当 年的库存增加,使得2001年的进口量下降;2001年国内邻苯二甲酸酐价格大 幅下滑,企业亏损严重,国内产业被迫压缩邻苯二甲酸酐生产量。以上原因造成 2001年邻苯二甲酸酐表观消费量增幅趋缓,但总体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调查机关调查发现,在调查期内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向中国大量低价出口邻苯 二甲酸酐,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业造成了冲击和严重影响,主要事实如下:    1、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增长趋缓。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 的生产能力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同 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32.57%、28.58%和27.22%, 2001年比1999年的生产能力增幅低5.35个百分点。    2、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增幅后期呈现明显下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 同类产品产量增幅后期呈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同类 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2.70%、35.87%和17.63%,2001年 比2000年的产量增幅低18.24个百分点。2001年,因邻苯二甲酸酐市场 价格大幅下滑,多数申请人被迫压缩同类产品产量共约6万吨,造成销售收入减少约 2亿多元。    3、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增幅后期出现下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 类产品的销售量增幅波动,后期呈现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 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7.85%、49.68%和 20.87%, 2001年比2000年的销售量增幅低28.81个百分点。    4、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幅后期呈大幅下降趋势。调查期内,国 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幅后期出现大幅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 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5.62%、 69.26%和4.98%,2001年比2000年的销售收入增幅低64.28 个百分点。由于国内同类产品受被调查产品的抑制出现价格大幅下滑,而成本上升, 为了与被调查产品竞争,维持国内市场份额,国内产业被迫加大销售量,但销售收入 却不能同步增长。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量比上年增长20.87%的 情况下,而销售收入却只增长4.98%。    5、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在波动中有所上升。调查期内,国内邻 苯二甲酸酐市场需求一直较旺,国内同类产品受被调查产品的价格抑制,虽然企业经 营困难,为维持国内市场份额,国内产业在困境中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被迫增加销 售量,使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比上年下降1.67、提高6.5和提高6.73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10.04%,但仍比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低4.46个百分点。    6、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到严重抑制,后期呈大幅下降趋势。调 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受被调查产品的抑制,后期呈现大幅下降趋势。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增长 15.08%、13.08%和下降13.15%。1999年和2000年,同类 产品价格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有所上升。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受 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出现价格大幅下滑,高于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幅度 2.07个百分点,同类产品的价格受被调查产品压制。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 的生产成本中,直接原材料邻二甲苯约占80%,邻二甲苯价格增长较快,导致直接 原材料成本年均增长12.27%,而同类产品的价格因受被调查产品的严重抑制, 不能达到合理增长,一直在低价位徘徊,未能体现直接原材料成本的增长情况。 2001年与2000年相比,同类产品与直接原材料的价格差下降约50%,价差 越来越小,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价格受被调查产品的严重抑制。    7、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出现连续亏损,亏损额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调查期内, 国内产业同类产品连续出现严重亏损,亏损额呈现大幅上升趋势。1999年、 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亏损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5.34%、 下降88.62%和增长5293.67%,亏损额年均增长116.50%, 2001年的亏损额是2000年亏损额的53.9倍。2001年5户申请人全面 亏损,亏损面达100%,亏损额达6000多万元,企业生产、经营严重恶化。调 查期内,因被调查产品对同类产品的价格抑制,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成本年均增 长39.18%,而销售收入的增长远远低于销售成本的增长;在国内原材料价格大 幅上涨的情况下,同类产品价格不能相随合理增长,而受被调查产品价格下降的严重 抑制处于低价位徘徊;为了与被调查产品竞争,同类产品被迫降价销售,以维持国内 市场份额,造成企业严重亏损,企业经营不断恶化。国内产业努力降低成本、削减员 工、节约挖潜和降低期间费用,仍然不能获利,造成国内产业亏损额不断增长的困难 局面。    8、中国国内产业的投资收益率一直为负值。调查期内,由于国内产业同类产品 出现连续亏损,而且亏损额较大,因此国内产业投资收益率一直为负值,并呈现进一 步恶化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分别比 上年下降0.35、上升1.13和下降6.35个百分点,投资收益率年均下降 97.74%。由于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严重亏损,投资无法收回,投资收益率为 负值,导致5户申请人扩大生产能力和技术改造计划被迫放弃和搁置。    9、中国国内产业的现金流量净额后期出现大幅下滑。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现 金流量净额增幅后期出现大幅下滑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 产业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94.28%、100.18%和下降 71.27%。2001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现金净流入量大幅下降, 国内产业的生产、经营遭受严重困难。    10、中国国内产业的开工率下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开工率趋于下降。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的开工率比上年下降6.21、提高 4.38和下降6.1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3.30%。由于受被调查产品的影响, 国内产业的开工率呈下降趋势,开工率明显不足。1999年、2000年和 2001年,国内产业停产、半停产企业数量分别为28.13%、47.22%和 55.56%,国内产业面临困境,损害严重。    11、中国国内产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后期趋于下降。调查期内,由于受被 调查产品严重影响,国内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年工资后期呈下降趋势。1999年、 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员工人均年工资比上年增长6.99%、 13.21%和下降9.20%,国内产业的员工工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12、中国国内产业就业率徘徊在较低水平,在波动中趋于下降。调查期内,国 内产业就业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 和2001年国内产业就业率为65.91%、70.31%和66.73%,分别 比上年下降1.77、提高4.4和下降3.58个百分点,国内产业就业率一直徘 徊在70.31%以下的较低水平,并呈现出下降趋势。    13、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库存总体趋于增长。调查期内,因受被调查产品 大量进口的影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不畅,造成期末库存增长。1999年、 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期末库存分别比上年增长 131.49%、4.74%和下降15.57%,年均增长26.97%。 2001年因受被调查产品价格抑制,国内产业亏损严重,为减少资金占用,企业被 迫降价销售同类产品和压缩同类产品的生产,使得当年库存有所下降,但仍比 1998年增长104.71%。    14、中国国内产业投、融资能力下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因长期亏损,企业 投资无法收回,现金流量净额下滑,申请人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下降,银行贷款和融资 被拒绝,企业的资金周转和投融资遇到严重困难,造成企业扩能、技术改造等投资计 划无法实施,而被迫放弃或搁置。    (五)被调查产品对国内产业可能产生进一步影响的条件    调查机关了解到,韩国、日本和印度具有较大的邻苯二甲酸酐生产能力和出口能 力。    1、韩国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2000年,韩国被调查产品的生 产能力为38.1万吨,产量为34.6万吨,其国内消耗25.5万吨,出口量 9.1万吨,生产量的26.3%供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韩国向中国 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8.9万吨,占韩国出口量的97.8%,韩国出口的被调查产 品绝大多数进入了中国国内市场。    2、日本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2000年,日本被调查产品的生 产能力为31万吨,产量为30.2万吨,其国内消耗23.9万吨,出口量6.3 万吨,生产量的20.9%供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日本向中国国内出 口被调查产品4.9万吨,占日本出口量的77.5%,日本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大多 数进入了中国国内市场。    3、印度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2000年,印度被调查产品的生 产能力为28.9万吨,产量为16.5万吨,其国内消耗12.7万吨,出口量 3.8万吨,生产量的23%供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印度向中国国内 出口被调查产品2.6万吨,占印度出口量的68.2%,印度出口的被调查产品多 数进入了中国国内市场。    中国国内市场对邻苯二甲酸酐需求较旺,呈现出较强的市场成长性。韩国、日本 和印度具有较大的邻苯二甲酸酐生产和出口能力,上述三国地处亚洲,与中国邻近, 有运距短的竞争优势;2002年2月,泰国政府对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印度的进口 邻苯二甲酸酐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因此,被诉国必将中国作为主要出口市场,具有 向中国国内进一步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条件。    (六)中国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因受国内邻苯二 甲酸酐市场需求较旺的拉动,国内产业的产能、产量和销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由 于受被调查产品大量进口和倾销的影响,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受到严重 冲击和抑制。2001年国内产业陷入低谷,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生产能力不能 充分发挥、库存增加、财务和资金状况恶化、企业全面亏损、投资不能收回、信用等 级下降、投资计划搁置、就业率下降、员工工资下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国内 产业遭受到实质损害。在国内产业遭受实质损害的情况下,为使已形成的产能及设备 不被闲置,增加劳动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国内产业承受着严重亏损的困难和压力, 仍坚持节约挖潜,降低成本和费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勉强维持了同类产品的一定 市场份额。    六、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产品的倾销是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的原因    调查机关对造成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业实质损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综合分析。 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大量进口和倾销,是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业 遭受实质损害的原因。    调查期内,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印度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该产品进口总 量的比例高达75%-87%,而且绝对数量较大,进口价格趋于下降。被调查产品 与国内同类产品质量和性能相当,具有可比性、替代性和竞争关系。由于被调查产品 的大量进口和倾销,被调查产品的价格下降,直接压低了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 同类产品被迫降价销售,导致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高于被调查产品价格下 降幅度;因受被调查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抑制,导致国内同类产品不能合理提高价格 以弥补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使其销售收入的增长不能弥补原材料成本的增长。以上因 被调查产品的大量倾销,而造成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使得国内产业期末库存 增加、开工不足、就业率下降,停产、半停产企业数量急剧上升,现金流量净额下降、 税前利润和投资收益不断恶化,到2001年达到谷底,申请人全面亏损,亏损数额 较大,国内产业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    (二)可能造成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的其他因素分析    调查机关还对可能使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产业受到实质损害的其他因素进行了 调查和分析。现有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业的实质损害并非由以 下因素造成:    1、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期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增塑剂、 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染料、涂料、医药、农药和糖精等相关行业也得到迅速 发展,国内对邻苯二甲酸酐的需求大幅上升,调查期内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表观消 费量平均每年增长14.50%,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的需求增长不可能给国内产 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中国国内消费模式变化的影响。调查期内,邻苯二甲酸酐的消费模式无明显 变化,未发现邻苯二甲酸酐有其他可替代产品,不存在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 中国国内邻苯二甲酸酐市场的萎缩。    3、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管理状况。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 业管理状况良好,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生产、经营、成本和质量管理严格,没有发现 因对企业管理不善而导致产业遭受损害的情况。    4、中国国内产业技术进步因素。调查期内,中国国内产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与 国外相同,使用的催化剂也是相同的,生产装置和技术水平总体与国外基本接近,国 内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不会给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5、原产于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产品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1998年、 1999年、2000年和2001年,韩国、日本和印度三国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 被调查产品数量占中国国内同期该产品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7.84%、 77.75%、75.43%和80.75%。以上数据表明,原产于韩国、日本和 印度三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合计占中国国内该产品进口总量的绝大部分,而来自其他 国家(地区)的进口量远不及上述三国的进口量。而且,据中国海关统计,1998 年至2001年,原产于其他国家(地区)进口邻苯二甲酸酐的加权平均价格为 484.11美元/吨,高于被调查国家的加权平均价格459.25美元/吨,未 发现原产于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产品存在倾销情况。    6、国内外竞争状况的影响。调查期内,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各地邻苯二甲 酸酐市场的影响是相同的,其他竞争条件仍然处于平等竞争状态。中国国内同类产品 生产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同类产品的产能和质量不 断提高,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性能和相关指标基本一致,国内外产品的正常竞争不会 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7、中国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 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出口同类产品占当年产业总产量的 比重分别为0.62%、0.048%、0.064%和0.071%,所占比重极 小,属于微量出口,不可能给中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8、中国国内贸易政策的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未颁布限制该产业贸易行为 和其他相关政策,国内邻苯二甲酸酐产业不可能受到这方面的负面影响。    9、中国国内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调查期内,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管理 严格,生产设备运行状况正常,未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不可能给 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七、最终裁定    在本案的调查期限内,经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批准,由新组建的商务部承担反 倾销调查职能。根据以上调查,商务部最终裁定: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印度的进口邻 苯二甲酸酐存在倾销;原产于韩国、日本和印度的进口邻苯二甲酸酐对中国国内邻苯 二甲酸酐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并且,商务部认定韩国、日本和印度向中国倾销被调 查产品与中国国内产业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