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务法规解读 > 正文

当前税负评价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录入时间:2008-10-16

【中华财税网2008/10/16信息】  提到税负管理,提两个案例,一是利剑二号案,二是某地皮革商会案。 

  利剑二号案指河北枣强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进而虚开增值税发票进行偷骗税案,笔者有幸参与了该案件,并实际走访了枣强。据了解枣强自春秋时期就有了加工皮毛的历史,其产业是源源流长,进入改革开放各地培养当地特色产业,皮毛加工业自然成了当地支柱产业,为了皮毛产业做大做强,当地税务机关在政府部门的要求下解放思想,采取了先进的税负管理理念辅助以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的方式。所谓的税负管理,就是皮毛加工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要按4%的纳税,其税负率高于国家公布的税负率考核标准,并配售农产品收购发票。经济是逐利的,当买卖发票的利(7%-10%)超过征税率,以及退税率(13%)高于征税率(4%),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而骗取国家退税,一个惊天大案就发生了。 

  某地是我国的皮革集中地,包括天然皮革和人造革,由于某地的地价上升,人力资本上升,产业空心化的趋势日加明显,2007年年末该地国税税收任务吃紧,于是就对该地皮革行业进行纳税评估,但这次该地国税谈判的对象是该地皮革商会,谈判的筹码依旧是国家公布的税负率指标,在该地皮革商会的龙头企业接受了税务的评估要求,并将税款进行了摊派,导致中小企业叫苦不迭。前不久《经济半小时》报道了该地皮革业萧条,其中2007年末这场评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述两个案件均是税负管理的产物,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呢,需要我们重视: 

  一、要客观认识税负评价的作用 

  当前税负评价一般是这样比较地区税负,比较同业税负,这些税负指标都是宏观数据,而真正的税收管理是要用在对某个具体的纳税人上,即税负评价最终的纳税成果通过一个个纳税主体的税收来实现的。对应到纳税主体的税负评价,通常称为微观税负评价,对纳税个体而言上述税负指标仅仅是参考,因为企业受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经营政策等多因素的影响其经营状况不一样,税负不一样。如果税负评价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比如只允许税负指标之上,不允许税负指标之下,就会出现前述的案例。 

  同时我们有必要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参照系的税负指标也有可能出现问题,今年对国美,苏宁滞留票的检查,暴露的问题可以用超出想象来形容。考虑到国美和苏宁这种“类金融生存”的企业,如果通过现在的稽查程序走必然会带来社会稳定的问题,最多要求企业补税,但作为税负管理的制定者和执行人需要大家进行反思。 

  因此客观认识税负评价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些管理者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诚然税负管理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通过这种管理工具有效果了,税收上来了,这样可以逼着基层税务人员去调研,去发现问题。对这种管理学的理论,笔者承认其效果,但是毕竟税收是法制而不是普通的行政管理,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真正为纳税人服务是大趋势。对于江苏这样经济大省,一个基层税务人员管理500户,如何满足税负考核指标,管理者是否认识到这个问题,即人的效能问题,为纳税人服务要让这些基层的服务人员有时间去为纳税人服务,否则的话被服务的受众永远都是少部分人,有碍了税法公平。 

  二、要重视二级财政对税负评价影响 

  某省税务稽查局长对当地房地产专项检查的检查力度是这样看待的,检查如何到位就是经过税务查补达到宏观税负就行了。 

  前面的分析结果是否适用这位领导呢,即领导对税负管理不了解,纯粹应付考核。这里不加以揣测,有一点是肯定存在的,即二级财政体系对税收管理的影响。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盘活土地资产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体现其政绩的重要手段,围绕房地产产生的财政收入已经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二级财政对税收的影响就从一个侧面影响了税务管理者,资本是趋利的,其必然流向税负较轻或者管理较为宽松的地方,而没有流动的资本,地方财政也有就无从谈起,这样一个链条就直接传递给了税务管理者,从一个地方财政者的高度来看待税收,进行所谓的是量支而收。 

  二级财政对税负评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这种冲动就导致了经济数据的不准确,经济发达的地方,可能应收不收或者应收缓收,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能出现收过头税的影响。这样的传递对纳税人在一个国家的税务不公平。 

  前述案例中税负管理都能看出地方政府这个背后的推手。 

  三、要重视税制对税负评价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税收政策正处在渐进的完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因税制本身的原因导致部分行业进行偷逃骗税。 

  近些年爆发的税收大案无一例外都涉及到四小票抵扣问题,如利剑二号案件。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和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的发票开具由购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