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务总监”帮中小企业主理财
录入时间:2006-03-31
【中华财税网2008/5/28信息】 据专业人士估计,目前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内的中小企业,只有一半雇佣专门的会计人员,10%的企业请财务会计公司(也就是通常说的记账公司)代理,还有高达四成的中小企业用的是兼职会计人员,这种只局限于简单记账水平的财务管理,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会计事务所最近都推出了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财务总监”服务。“公共财务总监”就是由一个外部的专业中介机构来管理公司的财务,其主要的特色不是记账,而是看账。“由于受托服务项目的复杂程度明显高于一般的代理记账、纳税等事务,因此,公共财务总监不是一个人,而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丰富的财务知识、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多个人组成的团队,对需要提供专项财务管理服务的出资人和经营者提供帮助。
案例一:我的钱花在哪儿了?
两年前,张先生、李先生共同投资成立了A工程公司。公司会计由张先生的一个同学担任。由于公司人数较少,在两年的经营期内,有长达10个月是会计、出纳的工作由一人担任。
公司发展十分顺利,第一年营业额达1000万元,第二年前10个月营业额就达到1600万元。业务发展了,问题也出来了:营业额不少,每项工程测算也有利润,按理讲该挣到钱了,但是公司总是处于资金紧张状况,流动资金缺乏,该分红时却分不出来。
这种状况出现后引发两个投资者之间的矛盾,他们都怀疑对方是否在财务上做了手脚。但从账目表面上,两个财务外行又都找不到问题所在,无奈李先生提出退股分家。为了做最后清算,双方请了一家财务公司做“第三方财务管理服务”,实施了15天的内部审计工作。
结论出来后,两个股东都有点傻眼:会计用虚支的手法分批把公司200万元的资金挪为己用长达半年。
解决办法:
(一)财务公司为A公司制作了一套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理顺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衔接与沟通,建立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除常规财务报表外又新设立了适合该企业经营特点的财务分析体系,使现有财务数据能够反映投资者的关注点。
(二)设立财务跟踪机制对投资行为进行控制。聘请财务公司作为该公司的“公共财务总监”对公司账目进行月审、季报、年终总结,直接对董事会负责。
(三)细化投资及收益的会计核算工作。重点加强公司现金流量及重大财务收支的核算。对公司专项资金、专题项目的实施进行事中、事后的专项财务报告。
案例二:我的钱怎么花的?
罗老板经营一家装饰工程公司,已经有6年了。在这个公司中,罗老板是一股独大,虽然有另一个小股东,但也是罗老板的自家人。
2001年对于罗老板来说是大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公司连续接到了多项大工程,由原来前四年每年营业额三四百万元猛增到年营业额2000万元。业务形势一片大好,但财务管理问题却使罗老板陷入苦恼之中: 过去每年二三百万元资金,三四处工地,用罗老板一枝笔加上精明的头脑,控制起来得心应手。但现在每年8~10处工地,2000多万元的营业额,每个工地又有分包、转包、合作项目分支,工地分散在全国6个地区,每天各地传真来的费用申领单多达上百张,大到几十万元小至十几元,每张都要他签字回复后方可申领。如何辨别这些支出是否合理,成了困扰罗老板的一大难题。
解决办法:
这是发展型公司的常见病。经过向专业财务公司咨询,罗老板明白了仅靠换会计、寄希望于来一个会计高手改变公司财务管理现状是不现实的。财务公司对罗老板公司的财务制度作了系统的改造,针对其公司的业务特点及多头、异地的经营规模情况,建立了公司财务管理集权与分权的责任划分机制,一枝笔操控多枝笔,并辅之以“公共财务总监”确立对分权的多枝笔的有效审核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