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现代税收收入管理体系
录入时间:2000-01-03
【中华财税网北京01/03/00信息】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
革开放的需要,必须尽快建立现代税收收入管理体系。在今后一个时期,建立现
代税收收入管理体系应该而且已经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建立现代税收收入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以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为理论
基础,以科学的税收收入预测为出发点,以纳税能力估算为参照,以科学的税收
收入计划管理体制为手段,以有效的税源控制和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为依托,
以综合考核体系为依据,以调控经济和税收收入最大化为目的,建立起一个适合
我国国情的现代税收收入管理体系。
以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为理论基础
“税收来源于经济”这个古典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想了解关于税收学的一切
问题就必须到经济学中去找,要想了解关于税收的一切问题就必须到经济中去找。
因此,必须了解经济,了解经济学,而后才能得到对于税收的较深入的理解和把
握。税收与经济在宏观上的关系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经济总量与税收收入的
关系,包括GDP与税收收入;二是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如消费、投资、物价、进出
口等与税收收入的关系;三是经济结构与税收收入的关系,包括产业结构与增值
税、营业税等大税种收入的关系,地区经济与地区税收的关系等。在微观上,企
业总产出、增加值、利润等产出指标与应纳税额的关系以及企业成本、费用等与
已缴税款和欠税的关系等。
以科学的税收收入预测为出发点
指税收收入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对经济的预测、对税收的预测为基础,制定详
细的收入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应包括总目标、分税目标、分地区目标、分行
业目标以及动态目标等。一般对应税收与经济关系设定目标,进行逐一预测,同
时要对未来十年的情况进行连续滚动预测。
以纳税能力估算为参照
纳税能力估算是与税收收入预测有关的问题。由于单纯的税收收入预测一般
只能从实际税收收入的历史数据中寻找规律性,预测未来。而实际税收收入中既
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又包含着不公平的现实。从源泉上出发估算税收收入能力则
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因此,应参照纳税能力估算的结果制定税收收入计划,进
行税务部门业绩考核。为了实现税收的基本原则,贯彻税收在质上的一些规定性
和原则,如公平、效率和能力等原则。一定规模的收入从什么样的纳税人那里征
得,从什么地区征收,从什么样的经济环境中得到,都直接关系到税收基本原则
的贯彻落实。为了实现这些税收原则,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不同产业以及不同
地区进行税收能力估算。根据科学的纳税能力估算结果制定总的税收收入目标和
针对不同情况的差异目标政策。在公平和能力之间求得均衡,实现公平的纳税人
待遇。
以科学的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体制为手段
税收计划管理这种方式,在我国组织税收收入的管理史上,曾经有不可磨灭
的功绩。即使在当前,它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日益完善,现行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办法已日显陈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税
收收入计划管理体制。其基本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的特征,适应税制的特征,适
应我国征税环境的特征。目前已经设计出了—套以GDP为总税源的综合负担率法,
并于1998年开始试用。
以有效的税源控制和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体系为依托
税源控制以税源调查为基础,通道税源分析把握税源分布,施行税源调度,
把握组织税收收入的主动权。其中“税源调查”指对税源总量和分布、税源结构
变动以及经济质量变动可能引起税源变动情况的调查和定量分析。税源调查的目
的是增加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在纳税能力、经济质量、征税环境既定的条件
下,在多大程度上能将潜在的税收纳税能力化为现实的税收收入,所体现的正是
征收管理水平或者征收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现代税收征收管理体系由税收征收管理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硬
件系统包括计算机、交通、通讯系统等。软件系统包括与税收征收管理相关的法
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法律依据以及据此印制的账证票单等操作规范。在具备了
先进的硬件系统和发达的软件系统之后,还应利用现代微观经济学上的机制设计
原理,设计一个科学的机制。征纳双方、政府与税务部门两方面、上下级税务部
门之间构成了微观经济学上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博奕问题。在双方构成的环境中,
纳税人比税务部门掌握更确切的信息,税务部门比政府掌握更确切的信息,下级
税务部门比上级部门掌握更确切的信息。应充分利用信息经济学的成果,设计一
个机制,使纳税人最大程度地报告其真实情况,并能使各个地方税务部门努力征
收。
以综台考核体系为依据
考核各地税务部门的综合业绩,应以综合考核体系为主要依据。这个综合考
核体系应包括税收收入完成程度、税收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时序均衡性、欠税
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欠税占税收潜力的比重、税收收入宏观税负、税收与GDP的
增长弹性、产业税负与产业政策的—致性等一系列指标。给每个考核指标以一定
的权数,求各项考核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得到综合考核结果。以综合考核结果考
核税务部门的税收收入管理总水平和地区税收收入管理水平,这样既增强了考核
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又促进了组织税收收入工作的开展。考核体系必须具有能促
进税收收入增长和形成相互约束的机制。比如“税收潜力”是指税收能力与实际
税收收入之间的差额,应该等于“欠税”额。在这个考核体系中,给“欠税占税
收收入的比重”以负值,给“欠税占税收潜力的比重”以正值。如果基层有意少
报欠税,考核结果“欠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得到的负值少,但“欠税占税收潜
力的比重”得到的正值也下降。这样—来,少报欠税并没有好处,基层单位也就
自然会照实上报。通过指标之间的钳制关系,得到了真实的信息和公正的评比。
以调控经济和税收收和最大化为目的
在税收的许多职能中,组织税收收入是最基本的职能。这是由税收的作用和
税务部门的职能决定的。因此,在既定的条件下使税收收入最大化应是现代税收
收入管理体系的基本目标和目的。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有很多途径。不顾经
济发展,“竭泽而渔”只能是短期收入效应。充分利用经济规律,通过适当调控
经济,配合国家—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总目标,才能实现税收收入的长期最大化。
在众多的宏观调控工具中,财政政策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税收作为财政工具;
从收入角度看,税收是财政的基本来源,从支出角度看税收是财政政策的—部分。
显然,国家财政收支两方的职能都可通过税收得以实目标为背景,以提高税收与
经济的适应性为目标。包括与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目标和宏观经济总体目标相一
致,与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一致,与国家产业经济政策一致,与国家的区域经济
政策一致,与国家对外济政策一致,与国家控制经济增长的政策一致。
我们可以把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说。静态地看,税
收作为公平的手段,创造公平、激励的机制。促进全社会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在
公平的大原则上,宏观效益接近的地区,税负应接近,并向同类地区税负高的靠
拢;产业结构相同的地区,税负应接近,并向同类地区税负高的靠拢;稳定税负
高的地区的实际税负,逐步提高税负低的地区的实际税负。动态地看,税收收入
增长应与经济周期一致。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社会经
济稳定发展。当经济处于高涨期时,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宏观税负、税收与经济
的增长弹性等应相应提高;相反,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宏
观税负、税收与经济的增长弹性等应相应降低。如此,则税收可发挥其自动稳定
作用,降低经济高涨的热度,缩短经济萧条的持续期,促进经济在稳定的状态下
持续发展;税收收入要完整地反映国家的产业政策,体现税收政策取向。对国家
鼓励发展的产业要取相对低税负,对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要取相对高税负。显然,
这些要求是税收收入管理比单纯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更高一层的含义。这样的一个
收入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单一收入目标管理体制相比,有本质上的进步。这是关于
税收收入管理最高层次的目标。由于税收收入管理涉及税收作用和税务部门职能
发挥等基础性问题,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a99123000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