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法申报企业所得税
录入时间:1999-07-02
【中华财税网北京07/02/99信息】 纳税申报是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
的法律制度,是所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税收征收管
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
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间内办理纳税申报,并如实填
写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扣缴
义务人报送的有关纳税资料。
企业所得税作为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形式,是国家对企业生产、经
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个税种。由于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企业所得税等
方面的特点,其申报和缴纳的方法与其他税种具有明显区别,研究企业所得税计
算缴纳的特点和纳税申报的性质,对于我们确定纳税人申报和缴纳企业所得税的
行为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对纳税人征收企业所得税一般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
实施细则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执行,而对企业所得税
的纳税申报的管理及相应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或者《外
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执行。
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方法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缴纳所得税采取按期预缴、年终汇算清
缴的办法。所谓预缴,是指企业在还不能准确核算整个纳税年度应纳所得税时,
为了保证税款及时入库,先按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应税所得额的实际发生数计算缴
纳税款,或以上一个年度应税所得额按月或季度的平均数计算缴纳税款。所谓汇
算清缴,是指在年度终了后,对全年应税所得额进行结算,如果全年应纳税款小
于预缴总数,多缴的应予退还;如果大于预缴总额,少缴的应予补税。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期限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按年
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
内(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按照规定在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同时,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
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和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年度终了后15日内(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国企业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向其听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
表和所得税申报表。
企业所得税申报和缴纳的特点
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是按
年计算,并按照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税率计
算征收。但在实践中,为保障国家税款均衡、及时入库,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
业某一纳税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采用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及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
的办法申报和缴纳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预缴与纳税申报同时进行,企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和
相应的纳税申报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和纳税申报具有一定的内在的连续性和逻
辑关系。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法定义务。主要表现在:一是
纳税人必须在预缴所得税时进行纳税申报;二是纳税人必须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
进行纳税申报;三是纳税人必须如实地依法进行纳税申报。否则,纳税人要负相
应的法律责任。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违反纳税申报制度的法律责任
税法是维护纳税秩序,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合法权益
的法律规范。如果纳税人发生违反税法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利益,因此,
必须制止税收违法行为并给予行政上或刑事上的惩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违反
税法的规定,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进行纳税
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是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法》
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违反纳税申报的纳税人进行行政处罚。企业所得税的
纳税人对其预缴所得税的申报以及申报的期限和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应承担法律责
任。
在实际税收管理工作中,企业在进行预缴所得税和纳税申报时,其申报的内
容和所预缴的税款数额往往与实际应缴税款数额不一致,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按年度的成本、费用和应当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计算本期应当预缴的税
款有一定的困难,根据税法规定预缴税款往往形成与实际应缴税款数额不一致;
二是企业采取偷税手段,以不纳或少纳税款为目的,伪造虚假经营成果,造成申
报内容不实、预缴数额与实际应缴数额不符。
从这两种情况所造成的后果来看,第一种行为符合税法规定,是正常的纳税
行为。第二种行为从其动机、手段、后果来看,已经构成了偷税。形成了对国家
税款的侵害。无论企业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纳税申报中是否对各期预缴
和申报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其在预缴过程中非法无偿占用国家税款已成为事实,
形成了危害国家利益的后果。从税法的立法本意来看,纳税人是否对国家利益造
成侵害是判断其行为是否违法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无论
是预缴申报,还是年终汇算清缴申报,只要进行了虚假的纳税申报,必然造成对
国家税款的非法占有,事实上侵害了国家的利益。纳税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 (a99070100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