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案例 > 正文

企业固定资产修理的税收筹划实例

录入时间:2005-01-31

    【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01/31/2005信息】 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周期 长、风险大的特点,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 程中,由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耐用程度不同或使用的条件不同,往往会因局部或是大部 分损坏而发生修理、改建或扩建等后续性支出,这些支出的资本化或是费用化,由于 其税务处理上存在的差异,进而影响到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缴纳。因此,在实际工 作中,必须重视固定资产修理的税收筹划。   差异分析   1.企业所得税处理差异   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 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1)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的20%以上;   (2)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可以延长2年以上;   (3)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同时,根据《办法》的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在税 前扣除;而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必须资本化。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 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 延资产,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也就是说,资本化的支出,要么按规定计 提折旧,要么作为递延费用平均摊销,只能分次逐年在税前扣除。因此,固定资产修 理支出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直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从而影响到企业所得 税的缴纳。   2.增值税处理差异   由于固定资产改良属于在建工程的范畴,按照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其所耗用的备件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而固定资产大修理所购进备件原材料的 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种处理差异直接影响到增值税的缴纳。   筹划案例   某企业有一台生产设备,该设备的部分附属设备已损坏,跟不上生产需要, 2004年10月企业对其进行大修理,11月完工。修理前设备原值为250万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并已使用8年,已提足折旧。   方案一:拟发生修理费用60万元,其中:购买修理用备件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 发票注明的货款为45万元,增值税税额为7.65万元,运费为3万元,支付修理 人员工资4.35万元。修理后该设备经济使用寿命可延长16个月,仍用于原用途。 企业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将此笔支出记入待摊费用--修理费,金额为60万元,当年 可计入制造费用的额度为5万元(按12个月平均摊销)。   据此方案,修理支出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60÷250=24%>20%   因此,根据《办法》的规定,该项修理支出属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因其已提足折 旧,应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本年税法允许税前摊销的费用=60÷5÷12=1(万元)   而企业会计当年计入制造费用的为5万元,因此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万元。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4×33%=1.32(万元)   方案二:在设备备件更换时,发现有一备件价值为10万元(进项税额1.7万 元),可以留待下次更换,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此次设备修理支出降为 48.3万元。   据此,修理支出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48.3÷250=19.32%< 20%,不满足《办法》规定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条件。   因此,通过上述筹划,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由资本化转为费用化,可以获得如下财 务利益:   (1)修理支出48.3万元中,计算可以抵扣的固定资产修理购进备件原材料 的进项税额为:   7.65-1.7+3×7%=6.16(万元)   可以少缴增值税6.16万元;因少缴增值税而相应少缴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合计为0.616万元。   (2)因为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当年进行税前扣除,与方案一相比,税前可多 扣除41.14万元(48.3-6.16-1),企业可以获得此项企业所得税的 递延缴纳收益。   结论:上述计算表明,在固定资产修理过程中,蕴藏着很多的税收筹划机会。如 果企业能够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把握固定资产修理与固定资产改良的税法界定 尺度和税务处理差异,合理安排固定资产修理,将固定资产改良尽可能转变为固定资 产大修理或分解为几次修理,不仅能使企业因企业所得税的递延缴纳而赢得资金的时 间价值,而且可以获得购进固定资产修理用备件原材料进项税额的抵扣,从而直接节 约用于缴纳增值税的现金流量。(bu20050131)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