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案例 > 正文

纳税筹划技巧与避税案例:进出口企业合理避税筹划——退税方式的合理避税筹划

录入时间:2003-08-21

  【中华财税网北京08/21/2003信息】 (九)退税方式的合理避税筹划 现行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依进项税额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应退税额=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进价×退税率 其退税依据是外贸企业购进出口货物的进价。而生产企业自营(委托)出口应退的 增值税是执行“免、抵、退”或“先征后退”,(不管是执行“免、抵、退”还是“先 征后退”,从增值税角度来看,对企业来讲,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出口退税的税额取 决于出口的离岸价销售收入及其进项税额。在日常税收管理中,大部分企业采用自营 出口或委托外贸出口,自行办理出口退税的形式,也有部分企业是把货物销售给外贸 出口,由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形式。这两种形式由于在退税方面采用不同的退税 方式,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案例509] [案情说明] 无锡中外合资企业金星公司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生产工业品出口,2002 年上半年自营出口11700万元,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200万元,该公司自营出口执行先 征后退,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9%,则上半年应纳增值税额为11700×17%-1200 =789万元,出口环节应退增值税11700×9%=1053万元。征税机关可征增值税789万 元,退税机关应退税1053万元,退税扣减征税后该企业实际可得到的税收补贴为1053 -789=264万元。 [筹划分析] 若金星公司有关联外贸明新公司,金星公司把产品以同样的价格销 售给明新公司,明新公司再以同样的价格销售到境外,金星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价税合计11700万元,则金星公司应纳增值税为10000×17%-1200=500万元,明新公 司可得到退税10000×9%=900万元。税务机关征税500万元,退税机关退税900万元, 金星、明新两公司实际可得到的税收补贴为900-500=400万元。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同样的外销收入,却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1)从征税机关来看,前者金星公司自营出口可征税789万元,后者却只能征税500 万元,相差达到289万元。显然,企业自营出口有利于征税机关,因为多征的289万元 可以作为税收任务收入,相对来讲有利于地方政府。 (2)从退税机关来看,前者金星公司自营出口可退税1053万元,后者却只能退税 900万元,相差达到153万元。显然,企业自营出口增大国家退税规模,增加出口退税 压力。 (3)从金星、明新两公司来看,自营出口实际得到的税收补贴是264万元,而通过 外贸出口实际得到的税收补贴是400万元,两者相差达到136万元。显然,通过外贸出 口对两公司更加划算。 产生以上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征税方面来看,产生征税差异是由于计税价格的不同造成的,即由于自营出 口的计税价格是按离岸价全部收入计算,而产品销售外贸出口的计税价格是按不含税 的收入计算应纳税额。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前者计税价格是11700万元,后者计税 价格是1000万元,相差1700万元,必然产生1700×17%=289万元的征税差额。 (2)从退税方面来看,产生退税差异是由于退税的计算依据不同造成的,即由于前 者是按出口的离岸价11700万元计算出口退税,后者是按销售以给外贸的价格10000万 元计算出口退税,也即相差1700万元,必然产生1700×9%=153万元的退税差额。 (3)征税率与退税率的不同,是造成出口企业实际得到税收补贴差异的根本原因。 在征税率与退税率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实际得到的税收补贴数额将一样。如上例,在 退税率提高到17%的情况下,前者应退税额为1989万元,扣除征税789万元,实际得到 的税收补贴是1200万元。后者应退税款为1700万元,扣除征税500万元,实际得到的税 收补贴也是1200万元。 (1)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